左側小腦半球小出血灶是何情況及如何應對
MRI檢查所見:左側小腦半球可見小橢圓型短T1短T2異常信號影,余腦實質信號均勻,未見異常信號病灶,側腦室、第三腦室、第四腦室及腦池未見變形、移位、和擴大,腦溝、腦裂及蛛網膜下腔未見增寬及異常信號灶,中線結構居中。DWI(b=1000)顱內諸腦實際未見明顯彌散受限征象。頭部MRA像:兩側顱內動脈血管走行及其分支未見異常,兩側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基底動脈、大腦后動脈大小、形態及走行對稱,未見明顯迂曲、狹窄及瘤樣擴張,未見異常畸形血管團。醫生的診斷意見:左側小腦半球小出血灶。: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左側小腦半球小出血灶是一種腦部疾病,需要重視。其成因多樣,如高血壓、血管畸形、外傷等。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并要注意康復和預防。 1.成因: 高血壓:長期血壓控制不佳,導致血管壁受損,易引發出血。 血管畸形:先天性血管發育異常,血管壁薄弱,易破裂出血。 外傷:頭部受到劇烈撞擊,損傷小腦血管。 凝血功能障礙:如血小板減少、凝血因子缺乏等。 腦血管淀粉樣變:淀粉樣物質沉積在腦血管壁,使血管變脆。 2.癥狀: 頭暈:感覺自身或周圍物體旋轉。 平衡失調:行走不穩,易摔倒。 頭痛:多為脹痛或刺痛。 惡心嘔吐:顱內壓增高所致。 言語不清:影響小腦語言功能。 3.診斷: MRI檢查:可清晰顯示出血灶的位置和大小。 CT檢查:有助于快速判斷出血情況。 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凝血功能等,排查相關病因。 4.治療: 藥物治療:使用甘露醇等脫水劑降低顱內壓,止血藥物如氨甲環酸。 手術治療:出血量較大或病情危急時,需手術清除血腫。 康復治療:包括平衡訓練、運動療法等,促進功能恢復。 5.預防: 控制血壓:定期監測,規律服藥。 避免劇烈運動和頭部外傷。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合理飲食,適量運動。 總之,左側小腦半球小出血灶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遵循治療方案,注重康復和預防,以提高生活質量。
2024-12-16 11:5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您好,新生兒由于產道、子宮擠壓很容易造成輕度缺氧。若出血量較少,可能自然吸收,不必擔心,若多的話則需正規治療。
2015-12-07 20:4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可能寶寶有顱內壓增高引起的嘔吐,需要給寶寶進行促進腦細胞代謝治療。
2015-12-07 19:0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一般的話不會有很嚴重的影響,大概都是通過一些輔助治療達到目的的根據您的上述情況,建議你平時的話最好是可能保護好周圍的器官
2015-12-07 10:5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考慮新生兒缺氧缺血腦病;需要營養腦細胞、降顱壓、緩解腦細胞水腫、對癥治療;療程7--10天;預后易遺留智力障礙、共濟失調、腦癱、腦積水、癲癇;但大多預后良好;需要3個療程;間隔20--30天;復查頭顱CT;
2015-12-07 10:2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基底動脈尖綜合征? 基底動脈尖綜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因基底動脈尖端血液循環障礙所致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根據其臨床表現分為兩組,即中腦和丘腦受損的腦千頂端梗死和顳葉內側面、枕葉受損的大腦后動脈區梗死。有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中老年人,以突發頭暈為首發癥狀,并出現較快恢復的意識障礙,而無明顯的運動與感覺障礙,伴有瞳孔異常,眼球運動障礙,垂直注視麻痹,須考慮為TOBS。如伴有皮質盲或偏盲,嚴重記憶障礙則可能性更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