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蔡明鋼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皮膚性病科
-
皮膚癬屬于傳染性的皮膚疾病,主要是由于毛癬菌屬感染侵入皮膚表層或者是角質層,引起的皮膚及角質層炎癥。輕癥的時候沒有特殊的癥狀或者有可能僅出現輕微的癢,如果癥狀嚴重會引起皮損,突發大泡或頭皮炎癥,化膿。在臨床上分為體癬,足癬,甲癬和頭癬。大多數皮膚感染外用抗真菌劑效果都挺好,可以用,克霉唑,益康唑,酮康唑,特比萘芬;口服的藥物有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2018-11-21 07:32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皮膚癬屬于傳染性的皮膚疾病,它跟皮膚炎類似,卻不盡相同,后者不會傳染.這兩種皮膚病的癥狀是皮膚非常痕癢,出現紅疹或小紅斑塊,越搔皮膚越發紅癢,患處范圍會進一步擴大.癬患處經常出現在出汗較多的地方,如腳部,大腿內側等,不過皮膚的病變有時不容易分辨,因此病者最好讓醫生診治,別胡亂涂藥或服藥,因為這可能使病情變得更復雜. 皮膚炎和皮膚癬最明顯的不同,就是前者的導因可能與飲食相關,例如吃了某種海鮮類,特別容易引起皮膚敏感,形成皮膚炎;又或者家里使用的地板清潔劑,也可能會刺激皮膚,引起炎癥.皮膚癬是由于受到真菌感染而引發,因此兩種疾病的療法也不同.
2015-12-08 04:1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淺部真菌病簡稱為癬根據感染的部位不同,病原菌不同,分幾種,不知道你說的是哪種?體癬 通常由毛癬菌屬引起.特征性的損害為粉紅色丘疹鱗屑性環狀斑塊,有隆起的邊緣,向周圍擴展,中央趨向消退.足癬 (運動員足) 足癬很常見.典型的須發毛癬菌感染起始于第3和第4趾間,然后累及足跖面.趾間的損害常為浸漬,邊緣脫屑,也可形成水泡.伴很多水泡和大泡的急性發作在炎熱季節是很常見的.被感染的趾甲增厚,變形.紅色毛癬使足底產生鱗屑并增厚,常擴展超過足跖面,呈"軟拖鞋狀"分布.可有輕重不等的瘙癢,疼痛,炎癥或水泡形成.足癬可伴有繼發的細菌感染,蜂窩織炎或淋巴管炎,可能復發.甲癬 這種類型的甲真菌病通常由毛癬菌屬引起.指甲的感染比趾甲少見,甲增厚,失去光澤,在游離緣下有碎屑聚集.甲板變厚分離,甲可被破壞.頭癬 (發癬) 頭癬主要影響兒童.它通過接觸傳染,并可造成流行.在美國,斷發毛癬菌是常見的病原菌;在其他地方,毛癬菌屬的其他種(如紫色毛癬菌)是常見的病原菌.頭皮的斷發毛癬菌感染在起病時很輕微.炎癥常為輕度而持久的,損害既不是環形的,也沒有明顯的邊界,所以很像脂溢性皮炎.頭皮上特征性的黑點是由于頭發折斷所致.可能發生炎性感染.在成人,毛癬菌屬可持續存在.股癬 (Jock癢) 股癬在男性較常見,可由各種皮膚癬菌或酵母菌(念珠菌)引起.典型的,皮膚損害從股的皺褶處擴展至鄰近的股的上內側,兩側均可受累,抓痕皮炎和苔蘚樣變常見.損害可伴發浸漬,痱子,繼發的細菌或念珠菌感染和對治療的反應.復發是常見的,因為真菌可重復感染易感者.經常在夏天突然發作.緊身衣或肥胖均有利于真菌生長.
2015-12-07 18:4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希望了解皮膚癬的臨床表現.皮膚癬病變皮輕度炎癥,發生單個或多個紅色針頭大小的丘疹或水皰,而后融合,呈邊界清楚的斑片,表面細薄鱗屑,皮疹逐漸向外擴展,中央退形,邊緣有多數丘疹或水皰排列成一狹窄圈.有時因中央再感染而呈現同心圓形狀損害.皮損大小不定,一般直徑0.5-5cm之間. 可單發,也可數片,并互相融合.皮膚癬損害多發生于潮濕多汗,易受摩擦的部位,如腰圍,腋窩等處,亦可發生于軀干和四肢,發生于面部者較少,且表現常不典型.日久皮損可變暗紅,其上有細薄鱗屑,局部可有色素沉著.患者常有瘙癢,由于搔抓,局部皮膚呈苔蘚樣變化. 由于病原菌的不同,皮膚癬其臨床表現有所差異,紅色毛癬菌引起者,病程較慢,皮損多見于面部軀干行四肢,皮損廣,類似播散性神經皮炎表現.石膏樣毛癬菌常在股部,腋窩及乳房下等潮濕部位,愈后留有色素沉著.羊毛樣小孢子菌引起者損害廣泛,數目多,炎癥明顯,周邊有水皰,膿胞,鱗屑及結痂.
2015-12-07 14:1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頭癬(Tineacapitis) 本病系發生于頭部皮膚和毛發的淺部真菌病,在我國頭癬基本分為四型,即黃癬.白癬,黑點癬.和膿癬. (一)黃癬 黃癬的病菌是黃癬菌及其蒙古變種.本病中醫謂之肥瘡,我國俗稱“禿瘡”,而在南方叫做“瘌痢頭”主要流行在農村,多見于7~13歲兒童,男女之比為9:1,但成人和青少年也可發生. 本病發生于頭皮部,起初皮損為丘疹或膿皰,以后干燥結痂,顏色淡黃.痂可蔓延擴大,大小如黃豆或更大.此時該痂外觀與碟形相似,周邊稍稍隆起,中央略呈凹陷,其間有毛發貫穿,此則所謂黃癬痂,系由黃癬菌集團,皮脂,鱗屑以及塵埃等組成.乃黃癬之重要特征,對診斷有幫助.同時也提示該病此時具有較強傳染性,往往需要隔離治療.該痂質如豆渣,容易粉碎,嗅之有鼠臭味,這也是本病另一特點.相鄰的痂,可互為融合,形成大片灰黃色厚痂,若刮去結痂,其下可呈潮紅濕潤面或淺在性潰瘍,如不醫治可破壞毛囊,愈后遺留萎縮性痕疤. 病變處受感染頭發呈干,枯,彎曲狀,并且有散在性脫發,但無斷發現象.患者頭皮四周不管多么嚴重的病情,發際處仍然留存約1厘寬左右的正常發帶,此處頭發可不受累. 黃癬自覺癥狀癢,病程纏綿,若不醫治,直至成人也無望自愈.有糜爛化膿者,可伴發頸部淋巴結腫大.除頭部以外,面部,頸部,軀干及甲偶爾見被波及.病情較重者,還可引發變態反應,是時,全身出現的皮疹,則稱癬菌疹. 本病應用濾過紫外線燈照射檢查患處可呈暗綠色熒光,拔病發鏡檢為發內型菌絲,取黃癬痂檢查亦可見孢子或鹿角狀菌絲. (二)白癬 白癬在我國主要是感染鐵銹色小孢子菌所致.往往在城鎮托兒所或小學校引起流行.幾乎均是兒童期發病. 頭皮損害為鱗屑斑片,小者如蠶豆,大的似錢幣,日久蔓延,擴大成片,多呈不規則形狀.病變處炎癥反應不顯著,但境界尚分明.病發干枯,失去光澤,往往以斷發為主,這同黃癬禿而不斷有所區別.常在距離頭皮2~5mm處折斷,患處毛發靠近頭皮的毛干外面可見白色菌鞘,此物也是真菌所形成,被視為本病特征之一. 鹿用濾過紫外線燈照射病變區域可顯現亮綠色熒光.取毛發鏡檢呈發外型孢子,拿皮屑早期進行真菌鏡檢亦多為陽性.培養97%是鐵銹色小孢子菌,其余系別的小孢子菌. 患者自覺癢或無明顯癥狀,病程為慢性經過,不經醫治,往往到青春期可以自愈.這可能與青年人皮脂分泌旺盛,局部游離脂肪酸濃度增高以抑制真菌有關.病愈之后,新發可再生,不遺留疤痕. (三)黑點癬 該病致病菌為紫色毛癬菌或斷發毛癬菌.主要侵犯兒童,其發病率位于白癬和黃癬之后. 頭部損害與白癬相近似,亦呈鱗屑斑片,但病變面積較小而數目比白癬多.此外,病發表現同白癬略有差異,主要呈低位性斷發,往往在距頭皮1~2mm部位折斷,有些甚至一出頭皮便斷.這時觀察患處頭發僅見有黑點狀的殘留毛根,故名黑點癬. 該病對濾過紫外線燈檢試無熒光顯現.拔取病發鏡檢為發內型孢子,早期皮屑也可查見菌絲.培養80%為紫色毛癬菌,20%是斷發毛癬菌. 本病傳染性較黃癬和白癬為弱.自覺癢或無不適感.病程緩慢,痊愈后少數留疤,頭發部分禿落.一.頭癬(Tineacapitis) 本病系發生于頭部皮膚和毛發的淺部真菌病,在我國頭癬基本分為四型,即黃癬.白癬,黑點癬.和膿癬. (一)黃癬 黃癬的病菌是黃癬菌及其蒙古變種.本病中醫謂之肥瘡,我國俗稱“禿瘡”,而在南方叫做“瘌痢頭”主要流行在農村,多見于7~13歲兒童,男女之比為9:1,但成人和青少年也可發生. 本病發生于頭皮部,起初皮損為丘疹或膿皰,以后干燥結痂,顏色淡黃.痂可蔓延擴大,大小如黃豆或更大.此時該痂外觀與碟形相似,周邊稍稍隆起,中央略呈凹陷,其間有毛發貫穿,此則所謂黃癬痂,系由黃癬菌集團,皮脂,鱗屑以及塵埃等組成.乃黃癬之重要特征,對診斷有幫助.同時也提示該病此時具有較強傳染性,往往需要隔離治療.該痂質如豆渣,容易粉碎,嗅之有鼠臭味,這也是本病另一特點.相鄰的痂,可互為融合,形成大片灰黃色厚痂,若刮去結痂,其下可呈潮紅濕潤面或淺在性潰瘍,如不醫治可破壞毛囊,愈后遺留萎縮性痕疤. 病變處受感染頭發呈干,枯,彎曲狀,并且有散在性脫發,但無斷發現象.患者頭皮四周不管多么嚴重的病情,發際處仍然留存約1厘寬左右的正常發帶,此處頭發可不受累. 黃癬自覺癥狀癢,病程纏綿,若不醫治,直至成人也無望自愈.有糜爛化膿者,可伴發頸部淋巴結腫大.除頭部以外,面部,頸部,軀干及甲偶爾見被波及.病情較重者,還可引發變態反應,是時,全身出現的皮疹,則稱癬菌疹. 本病應用濾過紫外線燈照射檢查患處可呈暗綠色熒光,拔病發鏡檢為發內型菌絲,取黃癬痂檢查亦可見孢子或鹿角狀菌絲. (二)白癬 白癬在我國主要是感染鐵銹色小孢子菌所致.往往在城鎮托兒所或小學校引起流行.幾乎均是兒童期發病. 頭皮損害為鱗屑斑片,小者如蠶豆,大的似錢幣,日久蔓延,擴大成片,多呈不規則形狀.病變處炎癥反應不顯著,但境界尚分明.病發干枯,失去光澤,往往以斷發為主,這同黃癬禿而不斷有所區別.常在距離頭皮2~5mm處折斷,患處毛發靠近頭皮的毛干外面可見白色菌鞘,此物也是真菌所形成,被視為本病特征之一. 鹿用濾過紫外線燈照射病變區域可顯現亮綠色熒光.取毛發鏡檢呈發外型孢子,拿皮屑早期進行真菌鏡檢亦多為陽性.培養97%是鐵銹色小孢子菌,其余系別的小孢子菌. 患者自覺癢或無明顯癥狀,病程為慢性經過,不經醫治,往往到青春期可以自愈.這可能與青年人皮脂分泌旺盛,局部游離脂肪酸濃度增高以抑制真菌有關.病愈之后,新發可再生,不遺留疤痕. (三)黑點癬 該病致病菌為紫色毛癬菌或斷發毛癬菌.主要侵犯兒童,其發病率位于白癬和黃癬之后. 頭部損害與白癬相近似,亦呈鱗屑斑片,但病變面積較小而數目比白癬多.此外,病發表現同白癬略有差異,主要呈低位性斷發,往往在距頭皮1~2mm部位折斷,有些甚至一出頭皮便斷.這時觀察患處頭發僅見有黑點狀的殘留毛根,故名黑點癬. 該病對濾過紫外線燈檢試無熒光顯現.拔取病發鏡檢為發內型孢子,早期皮屑也可查見菌絲.培養80%為紫色毛癬菌,20%是斷發毛癬菌. 本病傳染性較黃癬和白癬為弱.自覺癢或無不適感.病程緩慢,痊愈后少數留疤,頭發部分禿落.
2015-12-07 13:5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淺部真菌病簡稱為癬.皮膚癬屬于傳染性的皮膚疾病,它跟皮膚炎類似,卻不盡相同,后者不會傳染.這兩種皮膚病的癥狀是皮膚非常痕癢,出現紅疹或小紅斑塊,越搔皮膚越發紅癢,患處范圍會進一步擴大.癬患處經常出現在出汗較多的地方,如腳部,大腿內側等,不過皮膚的病變有時不容易分辨,因此病者最好讓醫生診治,別胡亂涂藥或服藥,以免加重病情.
2015-12-07 08: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