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蟄蟲膠囊與丸成分有何不同,為何丸對乳房結節無效?
主要癥狀:月經不是很正常,經檢查說是乳房有結結,開藥時大黃蟄蟲膠囊,很多藥房沒有這個大黃蟄蟲膠囊.我很想知道大黃蟄蟲膠囊與大黃蟄蟲丸這兩個有什么不同,為何醫生不建議我吃大黃蟄蟲丸,說是對我的乳房結結不管用.想得到怎樣的幫助:具體的藥成分有哪些不同?不同在哪?(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大黃蟄蟲膠囊和大黃蟄蟲丸的成分有相似之處,也存在差異。主要體現在藥材的炮制、配比及劑型等方面。差異包括藥材來源、炮制方法、有效成分含量、吸收利用度、適用病癥等。 1.藥材來源:兩者可能存在藥材產地、品質的不同。 2.炮制方法:炮制過程中的溫度、時間等可能有別,影響藥效。 3.有效成分含量:因制劑工藝不同,某些成分的含量會有差別。 4.吸收利用度:膠囊劑型相對丸劑,可能在體內吸收更快、更完全。 5.適用病癥:雖然都有活血破瘀等作用,但對不同疾病的針對性和療效有差異。乳房結節的形成原因復雜,大黃蟄蟲丸可能在針對乳房結節的病理機制方面不如大黃蟄蟲膠囊有效。 6.安全性:在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和表現上可能有所不同。 總之,大黃蟄蟲膠囊和丸成分及效果的差異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對于乳房結節的治療,應遵循醫生建議選擇合適的藥物。用藥需遵醫囑。
2025-01-09 07:1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是指發生于乳房部的各種疾病的總稱。男女均可發病,但由于女性乳房的特殊生理,乳房疾病多見于女性,是中醫外科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乳房的經絡和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記載。漢《中藏經》即載有乳癖病名。此后,歷代文獻均有所記載,如晉《肘后備急方》、《劉涓子鬼遺方》載有“乳癰”、“乳發”,隋《諸病源候論》載有“乳石癰”、“乳疽”、“乳漏”,宋《婦人大全良方》載有“乳巖”,明《外科理例》載有“乳衄”等,且對各種乳房疾病的病因、證候、治法多有論述。《婦科玉尺》說:“婦人之疾,關系最鉅者,則莫如乳。”可見前人對乳房疾病十分重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