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膽囊癌切除二十多天后右下腹疼痛,可能與手術相關,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比如術后感染、粘連、腸道疾病、腹壁神經損傷、心理因素等。 1. 術后感染:手術切口或腹腔內感染,會引起疼痛,還可能伴有發熱、寒戰等癥狀。需要進行抗感染治療,常用藥物如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 2. 粘連:手術可能導致腹腔內組織粘連,活動時會引發疼痛。一般通過適當活動、熱敷等緩解。 3. 腸道疾病:如腸炎、腸痙攣等,可能因飲食不當等誘發。可使用解痙藥如山莨菪堿,以及調節腸道菌群的藥物如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 4. 腹壁神經損傷:手術過程中可能損傷腹壁神經,引起疼痛。可服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如甲鈷胺。 5. 心理因素:對疾病的擔憂、焦慮等不良情緒,可能導致身體對疼痛更敏感。需要調整心態,必要時進行心理疏導。 總之,膽囊癌切除術后二十多天右下腹疼痛的原因較為復雜,需要綜合各種癥狀、檢查結果來明確。如果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診斷和治療。
2025-01-09 01:1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膽囊是人身體里儲存膽汁的場所,不斷地將肝臟分泌的膽汁儲存起來,并加以濃縮,在進食的時候,膽囊通過自身的收縮,將濃縮的膽汁排入十二指腸,以幫助消化脂肪。如果膽囊因諸如膽囊炎、結石、息肉、膽囊癌等種種原因不得不被切除時,人們將面對因膽汁得不到調控而引起的生理狀態的改變。這時,膽汁將持續進入十二指腸,而在人們進食時卻又不能得到足夠的膽汁來幫助消化,會導致消化不良的癥狀出現,如腹部不適、腹脹、腹瀉等。膽囊切除術后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指導選擇易消化的食物。手術后近期,盡量減少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入,不吃或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等,如果因口感需要可適當用一些橄欖油來烹制食品。要增加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滿足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如瘦肉、水產品、豆制品等。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等。養成規律進食的習慣,并且要做到少量多餐,以適應膽囊切除術后的生理改變。消化不良的癥狀大概會持續半年左右,隨著時間的推移,膽總管逐漸擴張,會部分替代膽囊的作用,消化不良的癥狀也就會慢慢緩解。這時飲食也就能逐步過度到正常了。 2.心理護理膽囊切除后要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避免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術后兩三個月內,可以進行像散步這樣的活動,以促進機體的恢復。 3.定期復查遵醫囑服藥并定期到醫院復診,遇有不適應及時就診膽囊炎做了膽囊切除術,一般有40%~45%的病人療效滿意,癥狀消失。但是少數病人手術后原有的癥狀仍然存在,或經一段時間緩解后原有癥狀又復發,還有的出現新的癥狀,這些統稱為“膽囊切除術后縮合征”。患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病人出現上腹部疼痛、絞痛樣發作、黃疸、怕冷發熱、惡心、嘔吐、憂郁、焦躁以及進行性體重減輕等胃腸道癥狀及全身癥狀。膽囊切除后有2%~8%的人出現這種癥狀。膽囊切除后,由于膽道動力紊亂和膽汁流動異常,使膽管系統的功能障礙。另外,一些病理原因也起主要作用,常見的因素有:肝內、肝外膽管殘留結石,特別是膽總管下端殘留結石,或再生結石。膽囊管留置過長出現膽囊管殘株炎;膽管或奧狄括約肌損傷、狹窄;原發病術中未予處理,如潰瘍病、食道裂孔疝、慢性胰腺炎、胃炎、肝硬化、壺腹周圍器官腫瘤;一些精神因素等。術后出現上述表現,應分析病因并給予治療。如果檢查有器質性病變,殘留結石(尤其發生在膽總管者),壺腹周圍腫瘤,或膽總管梗阻,應再行手術治療。
2015-12-09 00:3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