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燒傷后可能會發生毒血癥。毒血癥癥狀多樣,治療方法也因病情而異,包括抗感染、支持治療等。常見癥狀有發熱、寒戰、低血壓等,治療涉及藥物、手術等多種方式。 1.癥狀表現:發熱常是早期表現,體溫可高達 39℃以上;寒戰,患者會感覺寒冷、顫抖;低血壓,血壓下降,可能導致頭暈、乏力;還可能出現意識障礙、皮膚瘀斑等。 2.發病原理:燒傷破壞皮膚屏障,細菌及其毒素侵入血液引發炎癥反應,導致毒血癥。 3.治療原則:首先要控制感染源,清除燒傷創面的壞死組織;其次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萬古霉素等進行抗感染治療;同時要進行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加強營養支持,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等;必要時還需進行血液凈化治療。 4.注意事項:治療期間需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血常規、肝腎功能等指標。 5.預后情況:治療及時有效,預后較好;若病情嚴重或治療不當,可能引發多器官功能衰竭。 總之,燒傷后毒血癥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以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質量。
2025-01-09 08:1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燒傷毒血癥的實際含義,在臨床上是比較含糊的.它至少包括兩種意義:其一是“燒傷毒素”,系由于燒傷后皮膚和/或皮下組織被破壞后所形成的產物,主要指蛋白質的分解產物,或變性蛋白進入血液所產生的;其二是“細菌毒素毒血癥”,系指燒傷創面感染后,或由于腸粘膜屏障功能障礙,細菌毒素進入血液所致,包括內毒素與外毒素.血細菌培養陰性.(一)癥狀:1.燒傷后48小時到2周,體溫波動在38.5-39.5℃.2.精神狀態異常,或有輕度囈語及睡眠不安等精神癥狀.3.食欲不振或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胃腸道癥狀,但程度較輕.(二)體征:1.心率增快,但在每分鐘120次以下,無再增速趨勢.2.呼吸增快.3.創面干燥,無明顯感染征象.4.舌體兩邊及舌尖部色紅或全舌體色紅,舌苔薄白或苔黃,或黃膩,津液存在或少津,脈象滑數.治療(一)牛黃解毒片或雙黃連口服膠囊,每次3片,每日3次.若大便偏稀者,則改服銀花,甘草,綠豆飲,每日一劑,分2-3次口服.(二)利尿合劑(普魯卡因,1.0g,維生素C,1.0g,安納加0.25g,氨茶堿0.25g加入10%GS300ml中)靜滴,6-8小時一次或速尿20-40mg,靜脈推注.(三)有高熱驚厥或狂躁不安者,可灌服紫雪丹10-15mg,每日2-3次.亦可應用安定10mg,肌注,必要時可采用冬眠療法.(四)調節電解質和酸堿平衡,通常每日等滲鹽液的補充量不超過800-1000ml,并適當使用堿性藥物.(五)控制補液量及補液速度.通常估計補液量的方法為:24小時入液量(ml):燒傷面積(㎡)×100×24+其他喪失量+不足的基礎量(500-1000ml).(六)記每天出入量,要求尿量平均每小時50ml以上,或出量略大于入量.同時要定時檢測,記錄尿的pH值,如果尿pH值由酸變堿,則常提示消腫延遲或有感染可能,需加強抗菌藥物和創面處理.(七)抗菌藥物可選擇青霉素類加丁胺卡那霉素或另加大蒜素注射液或選用頭孢二代,三代及喹諾酮類等雙聯或三聯靜滴或肌注,每日2次或每6-8小時一次.(八)含鉀能量合劑500ml或支鏈氨基酸250ml或10%-20%脂肪乳劑500ml靜脈滴注,每日1-2次,以增加熱量和防止低鉀,必要時可另加10%枸櫞酸鉀10-15ml口服,每日3次.(九)增加營養,鼓勵病人少量多餐,每天供熱量(kcal)=25×體重(kg)+40×燒傷面積.其中糖占50%,蛋白質為20%-25%,脂肪為25%-30%.對熱量供應不足者可鼻飼能全素等營養液.(十)適當輸全血,血漿或人血白蛋白.特重度燒傷可用5%丙種球蛋白肌注或靜滴,每日一次,連續3-5天,或應用多價抗綠膿桿菌,葡萄球菌免疫血漿200ml,靜脈滴注,每周2-3次.(十一)加強護理,每隔2-4小時翻身涂藥一次,保持創面干燥,必要時用烤燈烤干.(十二)加強消毒隔離,嚴格無菌操作,病室和床單,床墊等均應按時滅菌消毒.
2015-12-09 13:4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