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放療后牙齒斷裂伴神經痛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放療損傷、牙齒齲壞、牙周疾病、牙體結構脆弱、日常不良習慣等。 1.放療損傷:放療可能影響牙齒及周圍組織的血供和細胞活力,導致牙齒脆弱易斷和神經痛。治療上可能需要藥物緩解疼痛,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雙氯芬酸鈉等。 2.牙齒齲壞:若存在齲洞,細菌侵襲牙體可引發疼痛和斷裂。需去除齲壞組織,進行補牙或根管治療。 3.牙周疾病:牙周炎等可使牙齒松動、牙根暴露,增加斷裂風險和引發神經痛。治療包括牙周潔治、刮治等。 4.牙體結構脆弱:牙齒本身結構異常,如釉質發育不全,易斷裂并刺激神經。可考慮牙冠修復。 5.日常不良習慣:如過度咬硬物、磨牙等,可能導致牙齒受損。需糾正不良習慣,并根據情況進行相應治療。 總之,放療后牙齒斷裂伴神經痛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明確原因后采取針對性治療。同時,應注意口腔衛生,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2025-01-09 18:4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療后,由于放射線對唾液腺的損傷,使唾液分泌減少而粘稠,酸度增加,細菌便于繁殖,易形成放射性齲齒,牙齦紅腫,齒槽溢膿.容易受傷脫落.一般放療后五年內不提倡拔牙,在這期間盡量不拔,可進一步去醫院咨詢.
2015-12-10 01:4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一般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療后,由于放射線對唾液腺的損傷,使唾液分泌減少而粘稠,酸度增加,細菌便于繁殖,易形成放射性齲齒,牙齦紅腫,齒槽溢膿.根據您描述的分析,主要是疼痛,,如果影響進食及日常休息可以考慮拔掉,不過放療期間不可.
2015-12-09 22:4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出現這種情況,建議患者要注意清潔口腔,防止繼發感染或真菌感染。可以用大量的維生素C、維生素B2治療,局部可以用清利咽喉藥,出現感染的可對癥治療。影響吞咽者要及時的輸液補充營養。另外含量為16.2%的人參皂苷Rh2(護命素)抑制放療副作用效果很好,可以有效調節人體免疫功能,有抑制癌細胞增殖,誘導癌細胞向正常細胞轉化的作用,作為輔助治療效果非常不錯。
2015-12-09 22:2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牙齒出現裂縫或斷裂時應當盡快治療,以免牙齒進一步受損.有需要時進行牙根管療法或者拔牙.如果裂縫造成牙齒釉質和齒質感染,最好利用牙冠進行治療.要記住,有時牙齒的裂縫連X光都難以察覺.牙齒出現裂縫或斷裂時,進食時會感到疼痛,牙齒也會對冷熱食品,液體甚至是氣流敏感.拖得越久,癥狀越嚴重.建議去正規醫院檢查下,對癥治療,問題不大,請不要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2015-12-09 12:1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鼻咽癌?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的發病與種族易感性、病毒和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有關。病理組織學檢查發現多屬低分化鱗狀細胞癌,占全部惡性腫瘤的1.5%~26%。早期發生頸淋巴結轉移及腦神經侵犯,晚期可有遠處轉移。在北美洲國家少見,但在東方國家是一種最常見的癌癥。移居北美的中國人較北美土著人更常見。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較其父輩發病率稍低。EB病毒在鼻咽癌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男性多于女性,為2~3:1。好發年齡為40~49歲,發病率在20歲以后隨年齡增長而上升,50歲以后則隨年齡增長而下降。鼻咽癌發病率以廣東最高,次為廣西、福建、湖南、江西等省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