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脾血管內皮細胞瘤肝肺轉移如何控制肝腫瘤增長?
歲脾血管內皮細胞瘤肝肺轉移,控制肝臟表面腫瘤的增長速度本次發病及持續時間:反復高熱伴右肝區痛半年余目前一般情況:反復高熱,尤見于凌晨至次日中午,右肝區疼痛,食欲減退、消瘦,盜汗。病史:2007年7月份出現反復高熱,右肝區疼痛,盜汗,B超CT均提示肝臟表面多發大小不等結節,食欲漸漸減退,消瘦,無惡心嘔吐,無腹痛腹瀉等不適,無全身皮膚及鞏膜黃染。以往診斷治療經過及效果:2006年8月份行全脾臟切除術,術后病理示言行將假瘤。今年年初脾臟病理片及蠟塊送至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及福州市腫瘤醫院,病理均示脾臟血管內皮細胞瘤。2008年于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行肝臟穿刺活檢術,術后病理示肝臟血管內皮細胞瘤,后予紫杉醇、順鉑聯合化療,效果欠佳,B超示肝臟表面腫瘤繼續增長,未見縮小。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脾血管內皮細胞瘤發生肝肺轉移,控制肝臟表面腫瘤增長速度較為棘手,涉及腫瘤特性、治療方案、患者身體狀況、藥物選擇、后續護理等。 1. 腫瘤特性:脾血管內皮細胞瘤是一種罕見的血管源性腫瘤,其轉移后的生物學行為復雜,增長速度受多種因素影響。 2. 治療方案:除了紫杉醇、順鉑聯合化療,還可考慮放療、靶向治療等。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靶向藥物,可能對抑制腫瘤生長有一定作用。 3. 患者身體狀況:反復高熱、疼痛、食欲減退和消瘦等癥狀會影響治療效果和身體耐受能力。需要加強營養支持,改善身體狀況。 4. 藥物選擇:除上述靶向藥物,還可試用阿帕替尼、安羅替尼等。但藥物使用需綜合評估患者的肝腎功能等。 5. 后續護理: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定期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腫瘤標志物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勞累和感染。 總之,控制該患者肝臟表面腫瘤的增長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采取個體化的治療和護理方案,以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2025-01-09 17:1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你好!目前肝臟也可能受累,不排除是腫瘤.建議你到上海的肝膽??漆t院診治.
2015-12-09 18:5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