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臀部和大腿根部萎縮抽痛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神經損傷、肌肉疾病、腰椎病變、血管問題、營養不良等。 1.神經損傷:坐骨神經或股神經受損,可能因外傷、炎癥等導致。表現為疼痛、麻木、肌肉無力和萎縮。治療包括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 B1、腺苷鈷胺)營養神經,物理治療促進恢復。 2.肌肉疾病:如肌營養不良、多發性肌炎等。會出現肌肉無力、萎縮和疼痛。治療常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等。 3.腰椎病變:腰椎間盤突出等壓迫神經,引發癥狀。治療有臥床休息、牽引、藥物止痛(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嚴重時需手術。 4.血管問題:血管狹窄或栓塞,影響供血。可通過改善循環的藥物(如前列地爾)治療,必要時手術。 5.營養不良:缺乏蛋白質、維生素等,影響肌肉功能。需補充營養,調整飲食結構。 出現臀部和大腿根部萎縮抽痛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檢查,明確病因后采取針對性治療。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劇烈運動。
2025-01-10 04:3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病情分析:那是卓青,所以說能吃藥就盡量不要打針這是國際衛生組織倡導。因為任何注射都有可能帶來傷害,有時甚至是嚴重的。現在這樣了想處理好卻是個非常麻煩的問題。有時還要通過手術才能解決問題。
2015-12-10 04:1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成龍泉 主治醫師
上海市松江區佘山鎮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肌肉萎縮不是靠藥靠針灸就能治好的,通經絡的同時,補充全面均衡的營養才有治好的可能。高鈣素+甲殼質,促進肌肉細胞的再生與更新。
2015-12-10 02: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病情分析:你好朋友,患了這肌萎縮應該格外注意勞逸結合,查明原因,針對性治療,不可強行功能鍛煉,可通過中醫中藥的補腎活血的方法來治療.注意局部按摩針灸理療也是很有必要的,順祝健康!
2015-12-10 00:4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不良,肌肉體積較正常縮小,肌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神經肌肉疾肥大.肌肉營養狀況除肌肉組織本身的病理變化外,更與神經系統有密切關系.脊髓疾病常導致肌肉營養不良而發生肌肉萎縮.肌肉萎縮分類1.按發病機理分類(1)由全身營養障礙,廢用,內分泌異常而引起的肌肉變性,肌肉結構異常等病因產生的肌肉萎縮.(2)遺傳,中毒,代謝異常,感染,變態反應等引起的肌肉萎縮,此種分類臨床意義不大,因病因一時難以明確.2.根據肌肉萎縮分布分類:(1)全身彌漫性肌肉萎縮;(2)頭面部肌肉萎縮;(3)頭和上肢或上下肢近端肌肉萎縮;(4)上下肢遠端肌肉萎縮;(5)限局性肌肉萎縮3.根據導致肌肉萎縮的原發病變分類(1)神經原性肌肉萎縮(2)肌原性肌肉萎縮(3)廢用性肌肉萎縮.神經原性肌肉萎縮主要指脊髓前角細胞及末梢神經等下運動神經元的病變,屬于原發性神經原性肌肉萎縮.三者又彼此互相關連,而上運動神經元性病變雖也出現肌肉萎縮,有人將其列為繼發性,晚期為廢用性萎縮.肌原性肌肉萎縮是指肌肉本身病變引起的.廢用性肌肉萎縮尚可郵于全身消耗性疾病.肌肉萎縮患者的保健措施肌萎縮患者由于肌肉萎縮,肌無力而長期臥床,易并發肺炎,褥瘡等,加之大多數患者出現延髓麻痹癥狀,給患者生命構成極大的威脅.肌萎縮患者除請醫生治療外,自我調治十分重要.1,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較強烈的長期或反復精神緊張,焦慮,煩燥,悲觀等情緒變化,可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縮發展.2,合理調配飲食結構.肌萎縮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飲食補充,提供神經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質,以增強肌力,增長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積極配合藥膳,如山藥,苡米,蓮子心,陳皮,太子參,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煙,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營養,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維護患者營養及水電解質平衡.3,勞逸結合.忌強行性功能鍛煉,因為強行性功能鍛煉會因骨骼肌疲勞,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復,肌細胞的再生和修復.4,嚴格預防感冒,胃腸炎.肌萎縮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機能低下,或者存在著某種免疫缺陷,肌萎縮患者一旦感冒,病情加重,病程延長,肌萎無力,肌跳加重,特別是球麻痹患者易并發肺部感染,如不及時防治,預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5,胃腸炎可導致腸道菌種功能紊亂,尤其病毒性胃腸炎對脊髓前角細胞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從而使肌萎縮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復或加重.肌萎縮患者維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復的基礎.肌肉萎縮的中醫治療現代醫學的多發性神經炎,脊髓空洞癥,肌萎縮,肌無力,側索硬化,運動神經元病,周期性麻痹,肌營養不良癥,癔病性癱瘓和表現為軟癱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后遺癥等,均屬于“痿證”的范圍,“痿證”是肢體筋脈弛緩軟弱廢用的病證.痿證是指筋骨痿軟,肌肉瘦削,皮膚麻木,手足不用的一類疾患.臨床上以兩足痿軟,不能隨意運動者較多見,故有“痿辟”之稱.由運動神經元病,全身營養障礙,廢用,內分泌異常而引起的肌肉變性,肌肉結構異常,遺傳,中毒,代謝異常,感染,變態反應等多種原因均可引起肌無力,肌肉萎縮等.
2015-12-09 22:0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