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手足有皰疹且便秘哭鬧,是手足口病嗎?咋處理?
口腔出現皰疹,手和腳底也出現了兩到三個皰疹,流口水,晚上愛哭鬧食欲也不好,前天發現精神不好,今天發現有皰疹,最近經常便秘,因便秘去看過醫生,開了小兒化食口服液,媽咪愛以及保和口服液,是否得了手足口病?現在應該怎么辦?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口腔、手和腳底出現皰疹,流口水、哭鬧、食欲差、便秘,可能是手足口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如皰疹性咽峽炎、水痘等。需要綜合癥狀、體征及相關檢查來明確診斷。 1. 癥狀判斷:手足口病通常除了皰疹,還可能伴有發熱。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主要在咽峽部。水痘的皮疹分布更廣泛。 2. 傳播途徑:手足口病主要通過密切接觸、飛沫傳播。 3. 檢查方法:可進行血常規、病毒學檢查等幫助診斷。 4. 治療原則:如果是手足口病,癥狀較輕時,主要是對癥治療,如多喝水、多休息。發熱時使用對乙酰氨基酚退熱。 5. 家庭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勤換衣物,患兒的用品要消毒。 6. 預防措施: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總之,出現這些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后采取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措施,促進康復。
2025-01-09 15:2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小兒手足口病是一種小兒出疹性疾病,近兩年曾在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有局部性小流行的爆發,在國內這種疾病也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尤其在幼兒園這種小兒相對集中的地方,由于小兒間的相互接觸而造成交叉感染的情況并不少見,因而有必要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小兒手足口病多發生于4歲以下小兒,多數是由于一種叫柯薩基A16的病毒所引起的,也可以是柯薩基A5或柯薩基A10病毒所導致。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小孩突然發熱、拒食或突然喜食液體樣食物、手上和腳上出現紅色小皮疹或小水泡,到醫院檢查發現小兒口腔內出現小皰疹和潰瘍、多位于舌、頰粘膜及硬腭,血常規檢查是以淋巴細胞增多為主的血象,從而被醫師確診為小兒手足口病。臨床上這種疾病一般體溫在2~3日內可以降至正常;手足的皮疹往往在2~3日后吸收,不留痂;口腔內的皰疹和潰瘍可以持續1周左右的時間。通常給予一些抗病毒的藥物治療即可顯效,如中成藥:大青葉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和雙黃連口服液;西藥:利巴韋林片或口服液,均可有較好的療效。對于少部分因口腔潰瘍疼痛劇烈而拒食并伴有高熱的小兒,可以給予三氮唑核苷、阿昔洛韋、莪術油等藥物靜滴;口腔潰瘍可以使用碘甘油、錫粒散或西瓜霜噴劑等局部治療。由于病毒感染容易并發細菌性感染,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作預防性治療,但大劑量高檔抗生素治療是沒有必要的。在病程中應給予小兒含較多維生素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必要時可以給予牛奶、果汁等流汁飲食,或者粥類、爛面條等半流汁飲食,因口腔潰瘍而禁食的做法不可取。對于這種疾病,主要是預防。對于發生這種疾病的小兒,應予以家庭隔離的方式,勸其家長將小兒帶回家,一周后方能上學;在小兒相對集中的幼兒園,應經常對小兒使用的玩具、桌椅等物品予以消毒,小兒使用的教室和臥室也應予以通風消毒和紫外線消毒。小兒手足口病是一種小兒多發的常見病,家長對此不要有過度的緊張和不安,及時將小兒帶至醫院予以正規治療和給予小兒適當的飲食是關鍵。當然,在平時應注意養成小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外出后、接觸玩具后、飯前便后都要用肥皂洗手,盡量避免小兒接觸已經患病的其他小兒等,這些都能幫助你的小兒免受疾病的痛苦。
2015-12-10 08:2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出現手、足、口、臀部皮疹(皰疹)或伴發熱到附近醫院兒科或手足口專病診療區就診
2015-12-10 06:3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