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暴食癥是一種較為復雜的飲食失調癥,可能由心理、生理、環境、習慣和社會因素等導致。治療方法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調整飲食、增加運動和家庭支持等。 1.心理因素:壓力、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可能引發暴食癥。通過心理咨詢、認知行為療法等,幫助患者調整心態,改善情緒。 2.生理因素:某些生理問題如激素失衡、神經遞質異常等也可能有關。必要時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 3.環境因素:不良的生活環境、社交壓力等可能促使暴食。改變環境,減少不良刺激。 4.習慣因素:不規律的飲食習慣、過度節食等容易導致暴食。培養規律、健康的飲食習慣。 5.社會因素:社會對身材的過度關注和審美標準的單一化,可能影響患者心理。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總之,暴食癥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患者要積極配合治療,逐步恢復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
2025-01-09 13:0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暴食癥是一種精神上的異常,患者在生理上并不需要進食,但心理上卻有長期饑餓的感覺.還有他們對自我的評價過度取決于體重及身材,因此非腸怕肥胖,但卻又有食物成癮的現象.大部份的病者是中上階層的少女及年青女性,且多為長期反復在減重的人.征狀·有暴食行為,患者會在短時間內狼吞虎咽吃下大量食物,之后利用催吐,服用利尿劑,受瀉劑等各種方式將食物移出體外,或甚至絕食一段短時期及過量做運動,患者會對催吐等事極力隱瞞,并充滿內疚及罪惡感.但又覺得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這種異常的行為,若每周達2次,每次在兩小時內暴食,且持續超過3個月以上,則可診斷為暴食癥,暴食癥患者的治療包括藥物,營養支持及心理治療.飲食治療以均衡飲食為主,減少甜食的攝取,但要攝取適量的脂肪和足夠的纖維質,維持飽足感.另外心理治療則鼓勵患者接受其體重和身材,找出情緒壓力的來源,并強調正確的飲食觀念.
2015-12-10 15:2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暴食癥在醫學上屬于進食障礙的一種,被稱之為“神經性貪食癥”,神經性貪食癥是這樣被定義的:是指不可控制的多食,暴食.患者經常暴飲暴食,然后采取自我引吐或過度運動以抵消其暴食行為.暴食是過量進食的一次發作,它必須包括客觀上大量的食物(多于大多數人同等情況下吃的)和缺乏控制兩者.治療暴食癥需要持續的努力與警覺,提升個體的自尊是一個根本的工作.但這也是最難的部分.以營養師的立場,首先是建立正確的飲食及體重認知之觀念,第二,要求患者填飲食日志包括進食內容,地點及情境,以了解飲食形態和暴食情形,第三,養成三正餐定時定量之習慣,第四,準備低熱量的食物以取代高熱量食物,第五,避免患者獨自進食且進食時不做其他事情如看電視,最后可利用其他方法轉移非進食時間想吃東西的欲望如運動,聊天等.醫生采用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的治療方法.目前對此最有效的治療,是包括對個人或對整個家庭進行的認知行為治療.如果不進行治療,暴食癥有可能變成慢性障礙,并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2015-12-10 08:4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基于對神經性貪食癥的治療,目前正在研究針對本病的特殊療法;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抗抑郁藥和抑制食欲藥.盡管兩種治療途徑對控制暴食都有一定療效,但心理治療的效果似乎更為持久.
2015-12-10 08:3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治療暴食癥不像是在治療感冒吃個藥過一段時間就好了.它比較像是要戒菸,戒酒一樣,需要持續的努力與警覺. 暴食癥患者往往是低自尊,所以外在一有壓力,她很容易感受到焦慮,就會習慣用食物來發泄.又因為她是低自尊,對自己沒有信心,她就會極端的用身材來評價自己.只要自己一胖起來,她就覺得自己丑得要死. 所以,要治療暴食癥,提升個體的自尊是一個根本的工作.但這也是最難的部分. 治療者可先從改變個體吃東西的模式,解決她生活上壓力,改變她偏差的想法……,一步步的做起臨床上,國中階段的青少年很少有暴食癥的患者,高中以上的階段才漸漸多了起來,但此時厭食癥的患者數量卻不增反減,因此醫學上懷疑,很多暴食癥的患者,早年曾罹患厭食癥;或者說厭食癥的患者,很多后來都成了暴食癥患者.暴食癥的診斷標準有三.第一是有暴食現象,患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吃下別人不可能吃下的食物,自己也覺得不合理,但想吃的沖動很強.第二,三個月內平均每周有二次以上的暴食現象.第三,患者一天到晚想著食物,體型等的相關問題,但吃了很多并不是為了想增胖.事實上,曾有調查發現,七,八成以上的暴食癥患者,是從節食開始發生的,因節食不當最后造成暴食.暴食癥也可分兩類,一是吃了很多東西之后會吐掉,即所謂的「掏空型」,有的想辦法吐出來,有的吃下大量的瀉劑以維持體型不變胖;另一種是吃了東西后不吐掉的,即所謂的「非掏空型」,有些因此變成肥胖癥,有些雖然不胖,卻常在節食,暴食間交替發生.和厭食癥不同的是暴食癥的患者較有病識感,常認為自己的暴食現象不對,但就是改不過來.因為總是不斷的吐掉食物或吃瀉劑,因此容易電解質不平衡,酸或堿中毒等,更因為常吐,容易有逆流性食道炎,胃出血,胃炎,胰臟炎,蛀牙等,偶爾會看到患者唾液腺腫大或發炎而有如腮腺炎,罹患憂郁癥的比率較一般人高,也可能合并有強迫癥.這類患者很會隱藏自己,與別人在一起時就很節制,一旦獨自一人就大吃特吃,因此常常親朋好友都不知道.有些患者是生活空虛,無聊,而以暴食來排遣空虛,但在暴食的同時,內心卻仍然沈重,空虛不已,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些人是每天都這樣;有些人是周一到周五會暴食,假日返家就好些;有些人反而是平時毫無癥狀,但假日在家就覺無聊而不自覺的暴食癥狀出現.后二者即所謂周期性的患者.因為患者也常會覺得自己不正常而痛苦,明知不好卻無法控制,因此較常會自行就醫.患者可以先記錄自己的飲食情況供醫師參考,并持之以恒.由於暴食癥很容易復發,如果只治療了幾次,就因為信心不足,已稍有改善等原因而中斷,就無法獲得真正的改善.
2015-12-10 05:1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