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側頸后部皮下低回聲團塊是何情況?
一周化驗,檢查結果:左側頸后部有一腫塊,做了超聲檢查.超聲描述:左側頸后部所指腫塊處檢查,皮下見一低回聲團塊,大小約16.7*3mm,距體表3.4mm超聲提示:左側頸后部皮下底回聲團塊醫生也沒說清楚這是啥,只是說吃藥消不掉,要想消掉,就要做手術.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左側頸后部皮下出現低回聲團塊,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脂肪瘤、纖維瘤、淋巴結腫大、皮脂腺囊腫、血管瘤等。需要綜合癥狀、體征及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治療措施。 1.脂肪瘤:由成熟脂肪細胞構成,一般生長緩慢,邊界清楚,多為良性。較小且無癥狀可不處理,較大或影響美觀可手術切除。 2.纖維瘤:由纖維結締組織組成,質地較硬,邊界清晰。無癥狀時定期觀察,有癥狀或增大可手術。 3.淋巴結腫大:多由感染、炎癥、腫瘤等引起。需明確病因,如抗感染治療。 4.皮脂腺囊腫: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形成,易感染。感染時需抗感染,然后手術切除。 5.血管瘤:由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導致。治療方法包括激光、手術等。 總之,左側頸后部皮下低回聲團塊的性質需進一步明確,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2025-01-09 14:0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應該去醫院詳細檢查一下,查血常規,就能判斷是否有病變,如果沒有病變,可不用管他,觀察就可以.
2015-12-10 19:3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12年的時間如果都沒有增大,那么可能是良性的腫瘤。建議到外科去看看,如果可以局部切除,還是盡早局部切除比較好,因為良性的腫瘤也有惡變的可能。醫生詢問:
2015-12-10 19:3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你好;在臨床中經常碰到這樣一個現象,因為不重視頸部不痛不癢的腫塊而導致腫瘤發展,直到病期較晚才來看病,結果發現腫瘤已廣泛轉移.在我院開展的腫瘤體檢中,檢出率排第一位的疾病居然是頸部腫塊. 在臨床中經常碰到這樣一個現象,因為不重視頸部不痛不癢的腫塊而導致腫瘤發展,直到病期較晚才來看病,結果發現腫瘤已廣泛轉移.在我院開展的腫瘤體檢中,檢出率排第一位的疾病居然是頸部腫塊. 頸部不疼不癢的腫塊更要命 不少人認為,這腫塊不痛不癢的大概不要緊吧?的確,沒有癥狀的腫塊往往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和重視,只有當腫塊伴隨著疼痛,紅腫,搔癢現象出現后,大家才覺得,該到醫院去瞧一瞧了. 其實,有癥狀的腫塊應該重視,無癥狀的腫塊,即“不痛不癢的腫塊”更應警惕,尤其是頸部無痛性腫塊.這是因為頸部無痛性腫塊,腫瘤的發生率較高;相反,越是具有一些癥狀的頸部腫塊,非腫瘤的可能性大. 許多頸部腫瘤多為無意中發現,臨床僅僅表現為頸部腫塊,而無其他癥狀,尤其是腫瘤的早期.如頸部腫瘤常見的甲狀腺癌,甲狀腺瘤,發生于頸淋巴結的惡性淋巴瘤和各種轉移癌(如鼻咽癌,喉癌,肺癌頸淋巴結轉移),以及涎腺腫瘤(腮腺或頜下腺的良,惡性腫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經鞘瘤等,多無疼痛,皮膚紅腫等癥狀體征.此時,患者常常因為沒有其他癥狀而忽略腫瘤的可能性,從而造成治療的延誤.一些惡性腫瘤一旦失去早期診治的機會,當病情進一步發展再去就醫時,往往已屬晚期,很難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另外,頸部一些需要外科治療的類瘤樣病變,如腮裂囊腫,甲狀舌骨囊腫,也多表現為頸部無痛性腫塊,易為患者所忽視. 而頸部一些具有紅腫,疼痛等癥狀的腫塊,應當更多地考慮化膿性炎癥,淋巴結核等特異性或非特異性炎癥腫物.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腫瘤的晚期表現.頸部腫瘤的幾種表現炎性腫塊 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頸部炎性腫塊往往表現為頸部的局部紅腫,疼痛,常伴有發熱,嚴重的可出現膿腫.另一類稱之為慢性頸部淋巴結反應性增生,臨床往往表現為多個大小不等的腫大淋巴結,無疼痛與發熱,可以持續數月或數年,有少數患者最后演變成惡性淋巴瘤. 炎性腫塊 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頸部炎性腫塊往往表現為頸部的局部紅腫,疼痛,常伴有發熱,嚴重的可出現膿腫.另一類稱之為慢性頸部淋巴結反應性增生,臨床往往表現為多個大小不等的腫大淋巴結,無疼痛與發熱,可以持續數月或數年,有少數患者最后演變成惡性淋巴瘤. 先天性疾病 頸部的先天性囊腫常指甲狀舌骨囊腫等.甲狀舌骨囊腫是一種出現在頸部舌骨水平的囊腫,女性病人頸部會出現類似男性的喉結,而男性病人常表現為雙喉結現象,囊腫可以隨伸舌運動而運動. 血管瘤 各類血管瘤也是頸部的常見腫瘤,多見于兒童. 良性腫瘤 最多見的是甲狀腺腫瘤,腫瘤位于氣管兩側,也可以發生在氣管表面,隨吞咽上下活動,可以單個,也可以多個.其次常見的是唾液腺腫瘤,由腮腺病變引起的腫瘤,往往會在耳垂下或耳屏前出現腫塊,臨床稱之為腮腺混合瘤.還有一類腮腺良性腫瘤,好發生在55歲以上中老年人,腫瘤多位于耳垂下,可以單側或雙側,臨床稱之為淋巴乳頭狀腺瘤. 惡性腫瘤 頸部的惡性腫瘤可以分為原發性或轉移性兩類. 原發性惡性腫瘤 頸部最常見的是甲狀腺癌,我國甲狀腺癌的發生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該病好發于中青年女性,其早期癥狀與甲狀腺良性疾病無異,但可以通過頸部轉移的淋巴結而明確診斷.其次常見的是唾液腺腫瘤.早期病變與良性病變類似,晚期可出現面癱,張口困難,面部麻木,伸舌時舌尖偏向病側.當腫瘤發生在腮腺時,約10%為惡性,若在頜下腺約50%為惡性,故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頸部還有一類惡性腫瘤——惡性淋巴瘤 該病常以頸部淋巴結腫大為首發癥狀,也可同時伴有腋下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常伴有發熱,盜汗,縱膈增寬,需病理學檢查才能明確診斷.喉癌,下咽癌也是頸部常見腫瘤,臨床表現為聲音嘶啞,痰血,頸部淋巴結腫大,通過喉鏡檢查常可明確診斷. 轉移性惡性腫瘤 頸部有豐富的淋巴系統,接受除下肢以外全身其他部位的淋巴引流,這極易將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轉移到頸.根據不同病因,給予相應治療: 1,頸部鰓裂囊腫,甲狀舌管囊腫或瘺管,應手術治療.甲狀舌管囊腫與舌骨關系密切時,可切除部分舌骨. 2,甲狀腺腺瘤應手術切除,術時應避免操作喉返神經,防止聲帶麻痹,聲音嘶啞.甲狀腺癌手術時,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 3,涎腺來源及神經源性良性腫瘤宜經頸側途徑摘除腫瘤,以便明確頸動脈,頸內靜脈,迷走神經,舌下神經之位置,避免剝離腫瘤時誤傷. 4,鼻咽癌,扁桃體癌引起的頸淋巴結轉移,采用放射治療,效果較好.喉癌引起的頸淋巴結轉移,放療效果欠佳,應及時行頸淋巴結廓清術. 5,惡性淋巴瘤多采用放療化和化療相結合的治療方法. 6,對于頸淋巴結核,應注意查找肺,腸等處有無結核病灶,并以抗癆藥物進行治療. 7,急性頸淋巴結炎應積極使用消炎藥物.
2015-12-10 12:0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左側頸后部有腫塊,有12年的時間了,無不適,考慮是脂肪瘤,里面是脂肪組織。建議去醫院外科檢查,如果是脂肪瘤,現在無不適,沒有增大的現象,可以暫時不要手術切除。醫生詢問:
2015-12-10 09:2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