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歲 2 個月小孩語言社交遲緩是什么病及如何治
小孩2歲2個月了,2歲以前學話什么都是正常的,最近幾個月就沒怎么說新的詞,有事就叫媽媽,跟他說話也很少理人,偶爾會答應下,不喜歡跟人一起玩玩具,喜歡看廣告跟動畫片,注意力不好集中,去醫院檢查:運動和智力沒問題,適應性一般,語言和社交差,語言遲緩。這是什么病?應該怎么治療?想得到怎樣的幫助:這是什么病?應該怎么治療?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2 歲 2 個月小孩出現語言和社交遲緩,可能是多種因素導致的,如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神經系統發育問題、聽力障礙、自閉癥等。 1. 環境因素:孩子成長環境缺乏語言交流刺激,如家長陪伴少、交流不足。改善方法是增加與孩子的互動交流,多講故事、唱兒歌。 2. 心理因素:孩子可能因某些經歷產生心理壓力或焦慮,影響語言和社交發展。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安全感,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 3. 神經系統發育問題:大腦發育不完善,影響語言和社交功能。需要進一步評估,必要時進行康復訓練,如語言訓練、認知訓練。 4. 聽力障礙:聽力受損會影響語言學習。應進行聽力檢查,如有問題,佩戴助聽器或進行相關治療。 5. 自閉癥:表現為社交障礙、語言交流困難等。需要專業評估,確診后進行綜合干預,包括行為訓練、特殊教育等。 孩子出現語言和社交遲緩,家長不必過于焦慮,但要重視,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進行全面檢查和評估,明確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治療和干預措施,幫助孩子改善狀況。
2025-01-09 22:3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與身邊的人交流,這時候可以說寶寶真正開始脫離他的嬰兒期。語言的表達就是說話,它和寶寶的學習和思維能力密切相關,能很好地與人溝通對寶寶的一生都有幫助。1歲前練習發音、獲得語義——寶寶的前言語階段不少寶寶在12月齡時說出了第1個理解其確切意思的詞。在這之前的1年里,他們都在為這一刻做準備。他們咿呀作語、咕咕噥噥、哼哼哈哈練習著發音,逐步學習著對發音的控制。在與爸媽、照顧自己大人進行的日常互動中,發展語言的理解能力,把詞的發音和詞的意思聯系起來,即掌握語義;并通過這種互動,學習構成一個句子的語法規則。寶寶發音方面的一般發育順序1歲之前,是寶寶前言語階段發展時期。簡單發音階段(0~3月):3個月時會發較多的元音,如:a'ai'e'ou和少量輔音m'h.連續音節階段(4~8月):會發的輔音增加;而且出現重復的連續音節。寶寶發出ma-ma,pa-pa的聲音,其實并不是會叫爸媽,而是前言語階段的發音現象。
2015-12-10 19:0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感覺智力低下應如何應對? -
Q: 感覺智力低下了應如何處理? -
Q: 38 歲男子智力低下且病情惡化,病因不明怎么辦 -
Q: 一歲多孩子運動發育延緩,康復訓練怎么做? -
Q: 3 歲男童智力低下,哪些醫院治療效果好 -
Q: 局部麻醉會影響嬰幼兒智力嗎? -
Q: 怎樣有效開發嬰幼兒智力 -
Q: 早產兒智力低下應如何治療 -
Q: 奧拉西坦和吡拉西坦哪種效果更優 -
Q: 小孩經常打針會影響智力等方面嗎?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智能障礙? 人的智能有高低之分,這是因為個體的遺傳素質和后天的教育環境與社會實踐不同的結果。遺傳賦予個體智能發展的潛在可能性,但智能的實際發展和有效地發揮則依賴于個體的教育與學習,依賴于個體的主觀努力與實踐。由于先天稟賦的差異,所以有些個體從小就表現出優異的智慧,的些被稱為“神童”。如果個體有健全的遺傳素質,但沒有學習和訓練,或者處于環境剝奪的情況之下,那么,智能就不能得到實際的發展。有些即使幼年被視為“神童”后來卻未見預期的發展,或許就是這個緣故。智能障礙(Intellectual functioning disorder)是指在智力能力功能和適應行為方面發生存在實質性限制的一種障礙。主要表現在概念、社交和應用的適應能力方面(美國AAMR2002年智能障礙定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