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秦仲微 主任醫師
錦州不孕不育醫院
發育行為科
-
一定要給予家長必要的指導。對患兒的父母說明此病的性質,不要驚慌失措,這樣可消除由于父母的過分關注所造成的強化作用。家長應合理安排患兒生活、學習和活動。讓孩子能夠更好的學習生活。
2016-06-21 10:34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已經有一年的情況可能涉及多種疾病或癥狀,如慢性疾病、長期的身體不適、心理問題、不良生活習慣的積累、環境因素的影響等。 1.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持續了一年。其發病機制多與遺傳、不良生活方式等有關。患者可能長期存在頭暈、乏力等癥狀。 2.長期身體不適:像長期的頭痛、關節疼痛,可能是由于神經受壓、炎癥反應等。 3.心理問題:例如焦慮癥、抑郁癥,長期的精神壓力可能導致,表現為情緒低落、失眠等。 4.不良生活習慣積累:長期熬夜、吸煙、酗酒等,會逐漸損害身體健康。 5.環境因素影響:長期處于污染環境、噪音環境,也可能引發身體的不良反應。 總之,出現持續一年的異常情況,應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全面檢查,明確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療和干預措施。
2025-01-10 02:38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需要排除小兒抽動癥的情況.當發現孩子有眨眼,清嗓,甩頭,伴有發聲等等的抽動表現癥狀時,應立即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一般的檢查項目為微量元素檢測,美國IVA檢測,智商與記憶力檢測,有條件的還可進行兒童腦電圖檢測.這樣可更好的配合專家對患兒是否患有抽動癥或多動癥的確診.因為抽動癥或多動癥是一種兒童慢性病,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嚴格按照專家的治療方案堅持治療方可見效.對于輕度患兒,發病時間短(一般不超過一年),癥狀較輕者,在用藥1-2個月左右療效顯著,癥狀基本控制或消失.可根據專家臨床診斷建議,進行鞏固,避免復發;而對于重癥者,一般為多部位抽動,病程較長者(一年或以上者),依專家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一般治療1-2個月方可有效,治療期會因病情嚴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一,需要患兒及家長配合治療使癥狀得到控制或消失,并做好鞏固. 在專家治療過程中,患兒家長應積極配合專家,不可對孩子打罵;不可將注意力集中在患兒身上,尤其是不要在患兒抽動的時候注視患兒,這樣會對患兒造成一種心理壓力,不利于患兒康復.合理的做法應該是: 1,幫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不可過度勞累,要保持足夠的睡眠; 2,在家庭環境里,應避免直接用敏感語言明示患兒癥狀; 3,在患兒抽動時應給予忽視,視而不見狀; 4,給予患兒更多的鼓勵,培養孩子建立自信,緩解壓力; 5,不可讓孩子參加劇烈運動,如軍訓,長跑,競技性體育活動及重體力活動; 6,學習時間不宜過長; 7,應與學校老師溝通,避免給予患兒敏感性語言批評教育,要很好的配合治療期患兒的教育工作; 8,注意治療期的飲食,不吃油膩,生冷,含鉛量高的食物,服藥期間不吃辛辣,海鮮,方便面,膨化食品,應以清淡佳肴為宜,適當補充營養; 9,季節交換期,尤其是春,秋季為感冒高發期,應注意患兒的脫,穿衣,謹防感冒,因為感冒極易引起患兒復發或癥狀復發,加重. 10,每天看電視時間不可超過半小時,且不可看過于激烈,刺激畫面,對于重癥者應避免看電視.避免使用電腦,如確有學習需要,每次使用電腦不宜超過半小時,嚴禁杜絕過度使用電腦或玩游戲. 11,在治療期間應按時復診,確保及時根據病情調整用藥,提高康復進度.
2015-12-10 23:5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散瞳有快速的也有慢速的,跟散瞳劑的種類有關.建議只做插片驗光就可以建議最好采取治療的方法提高自身視力,控制度數的發展.非學齡期,不會因為看不清黑板而影響學習.配鏡只是矯正視力的方法,不是治療方法,無助于自身視力的提高,過分依賴會造成度數的加速增加和視力下降.
2015-12-10 19:5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托百士用一年就別用了,已經產生抗藥性了.而且不只結膜炎,可能也有角膜炎.可用氧氟沙星和樂適眼藥水點眼,加人工淚液如淚然或倍然或新淚然點眼.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角膜有沒有問題,濫用眼藥水也會對角膜產生毒性.
2015-12-10 14: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可能是習慣問題,注意糾正就可以了有些孩子在這一階段會出現這樣的毛病,家長不要批評,注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糾正其不良習慣.
2015-12-10 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