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女性胰腺癌保守治療后腹水,如何治療?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癥狀、癥狀變化等):我岳母從2012年10月份被查出胰腺癌,由于年齡比較大,決定保守治療,吃了一些中醫開的湯藥,后來又吃消癌平,前段時間她覺得腹部脹痛,經檢查有腹水,口服利尿藥物,已經一個月了,腹水沒有好轉以下是以往檢查的報告: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患者:女,年齡:76歲2012.12.20CT檢查報告掃描部位:上腹部,平掃檢查所見:肝臟大小形態未見異常,密度普遍減低,CT值約37.5HU,肝S4段及S6段可見小類圓形低密度影,CT值約為8.5HU,大小約為1.2cm*1.0cm,邊界清。膽囊不大,CT值為22HU。胰腺尾部見類橢圓形低密度影,CT值約為24.9HU,范圍約為2.6cm*1.9cm,邊界不清。脾臟不大,密度均勻,CT值約為38.4HU,脾門下方見副脾,范圍約為0.8cm*0.7cm,邊界清。胃竇胃壁稍增厚。印象診斷:1脂肪肝,考慮肝S4及S6段小囊腫2胰腺尾部密度灶,建議行MR檢查2013.1.15增強CT:檢查所見:胰腺尾部局部增大,呈腫塊狀隆起,局部見類圓形略低密度影,邊緣模糊,平掃CT值29Hu,大小約2.9*2.0cm。注射造影劑后,病灶動脈期輕度強化,CT值約35.3Hu,與周圍胰腺實質比呈相對低密度。延遲期病灶CT值35Hu.病變與鄰近脾動靜脈關系密切,局部被包繞。肝臟密度彌漫減低,低于脾臟,肝內見數個囊性無強化密度灶,大者直經約1.0cm.動脈期肝左外葉被膜下見一小類圓形明顯強化灶,延遲期呈相對高密度,大小約1.1*0.7cm。膽囊不大,壁未見增厚。脾臟結構未見異常,其前緣見小圓形軟組織密度影,其密度及強化方式與脾臟相近。右腎內見小囊性無強化低密度影。檢查結論;胰尾部占位性病變,考慮胰腺癌可能性大,請結合臨床及相關檢查。脂肪肝:肝內多發小囊腫:肝左葉小血管瘤,隨診觀察。副脾.右腎小囊腫2013.4.22胰腺CT平掃+增強檢查所見:胰腺尾部局部增大,呈腫塊狀隆起,局部見不規則形略低密度影,邊緣模糊,平掃CT值29Hu,大小約2.9*3.0cm。動脈期輕度強化,CT值約46Hu,與周圍胰腺實質比呈相對低密度。延遲期CT值35Hu。病變與鄰近脾動靜脈關系密切,局部被包繞。肝臟密度彌漫減低,低于脾臟,肝內見多個低密度影,大者直徑約1.0cm。動脈期肝左外葉被膜下見一小類圓形明顯強化灶,延遲期呈相對高密度,大小約1.1*0.7cm。膽囊不大,壁未見增厚。脾臟結構未見異常,其前緣見小圓形軟組織密度影,其密度及強化方式與脾臟相近。右腎內見小囊性無強化低密度影。檢查結論:胰尾部占位性病變,考慮胰腺癌可能性大,請結合臨床與原片對比。肝內多發低密度影,轉移瘤不除外,請結合臨床及其它檢查:脂肪肝:肝左葉小血管瘤,隨診觀察。副脾。右腎小囊腫。2013.11.5掃描部位:上腹部,平掃檢查所見:肝臟大小形態未見異常,密度普遍減低,CT值約25HU,肝S6段可見多個類圓形低密度影,較大病灶CT值約5HU,直徑約0.7cm,邊緣銳利。膽囊不大,壁不厚,CT值約4HU。胰尾部可見一類圓形混雜密度影,CT值約6-31HU,直徑約4.1cm,邊緣不光滑,其內可見散在點狀鈣化灶,周圍脂肪間隙模糊,可見淋巴結影,病灶與鄰近胃底及脾臟分界不清。脾不大,密度均勻,CT值約37HU。腹膜后可見淋巴結影。印象診斷:1.胰尾部病灶較前2012.12.20)增大2.脂肪肝,考慮肝S6段及S8段囊腫必要時MR檢查想得到怎樣的幫助:目前如何治療,想尋找效果好的中藥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對于您描述的這位 76 歲女性患者,在保守治療后出現腹水的情況,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腹腔穿刺引流、營養支持、病因治療、中醫調理等。 1. 藥物治療:常用的有利尿劑,如呋塞米、螺內酯等,有助于排出體內多余的水分。但使用時需注意電解質平衡。 2. 腹腔穿刺引流:若腹水量較大,引起明顯的腹脹、呼吸困難等癥狀,可進行腹腔穿刺引流,減輕癥狀。 3. 營養支持:保證患者有足夠的能量和營養攝入,維持身體機能,可通過腸內或腸外營養支持。 4. 病因治療:針對胰腺癌本身進行治療,如靶向治療藥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可能對控制病情有一定幫助。 5. 中醫調理:一些具有利水消腫、扶正祛邪作用的中藥方劑,可能有助于緩解癥狀,但需在專業中醫指導下使用。 總之,對于這位患者,需要綜合考慮其身體狀況、病情進展等因素,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同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措施。
2025-01-09 18:4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