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高潔萱 主治醫師
太原市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方便門診
-
面肌痙攣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表現為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其發病機制復雜,可能與血管壓迫神經、神經脫髓鞘等有關。對于面肌痙攣的治療,藥物治療是一種選擇,包括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加巴噴丁等。但藥物治療效果因人而異,且可能存在副作用。 1. 發病機制:血管壓迫面神經,導致神經異常放電,引起肌肉抽搐;神經本身的脫髓鞘病變,也會影響神經傳導,引發面肌痙攣。 2. 常用藥物:卡馬西平能穩定神經細胞膜,減少異常放電;苯妥英鈉通過抑制神經元的高頻放電發揮作用;加巴噴丁可調節神經遞質釋放,緩解癥狀。 3. 藥物效果:部分患者用藥后癥狀明顯改善,但也有患者效果不佳。 4. 副作用:可能出現頭暈、嗜睡、皮疹等不良反應。 5. 治療選擇:若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或副作用難以耐受,可考慮手術治療。 總之,面肌痙攣患者可先嘗試藥物治療,同時密切觀察癥狀變化,根據治療效果和自身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2025-01-09 14:1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傳統的藥物治療多采用抗癲癇藥物如苯妥英鈉、卡馬西平和安定等,其他藥物,如卡巴酚酊、非氨酯等,據報道對某些HFS有特效,但尚不足以推廣應用。可以手術治療,根據您的情況,考慮配合針灸治療會有效果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2015-12-10 18:1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