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飯后 12 點前進食就胃疼且持續數日,咋回事?
九點前必須吃早飯,早飯后不過12點又不能進任何食物,否則就會胃疼,疼得非常厲害,胃中似有重物,墜漲,如此幾天方能緩解。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這種情況可能是由飲食不規律、胃部疾病、消化功能紊亂、精神因素、藥物影響等導致的。 1. 飲食不規律:長期不規律的飲食時間和習慣,會打亂胃腸道的正常節律,影響消化功能。 2. 胃部疾病:如胃炎、胃潰瘍等,胃黏膜受損,進食后易引起疼痛。 3. 消化功能紊亂:胃腸蠕動異常,食物消化吸收不良,可能導致進食后不適。 4. 精神因素:長期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可通過神經內分泌機制影響胃腸道功能。 5.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可能對胃腸道產生刺激,引發疼痛。 總之,出現這種情況應引起重視,及時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若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胃鏡等,以明確病因,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5-01-10 01:4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根據胃黏膜的病理改變,慢性胃炎主要分為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兩種。我國人群中慢性胃炎的發病率高達60%,萎縮性胃炎約占其中的1/5,主要發生于中老年人。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的關系作了大量的研究,發現在胃癌高發地區的人群中,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高;胃癌病灶周圍的胃黏膜中,萎縮性病變多見。所以有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的前奏的說法。事實也證實,在萎縮性胃炎患者中,病理活檢發現胃黏膜有“結腸型不完全性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這兩種病變者,有可能發展成胃癌。 所謂腸上皮化生(簡稱腸化),是指胃黏膜腺體中出現了正常時不應該有的小腸或結腸的腺體,即腸腺遷居胃內。腸化數量越多,萎縮程度也就越重。胃黏膜腸化可分為小腸型和結腸型等類型,其中只有不完全性結腸型腸化才與胃癌關系密切。 不典型增生是怎么回事呢?本來增生是胃黏膜的正常生理現象,通過增生可使新生細胞代替衰老細胞,從而不間斷地完成胃的生理功能。但對胃癌癌變過程的病理研究表明,癌變細胞并非即刻間出現的,而是胃黏膜細胞從正常到增生到不典型增生再到癌變,一步步演變而來,因此不典型增生就成了癌前病變。 因此,對待萎縮性胃炎,既不要緊張,也不可大意。
2015-12-10 12:3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