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個月孩子發育及行為表現是否正常
后才退下,他42天左右我讓他趴下,他的頭就能抬起來。后來他很胖了,3個月的時候有16斤了,2個月之前沒發現有什么不對,孩子也挺活潑,到5月29日就滿6個月了,從4月20號打防疫針后回來就感冒了。一直拉肚子。有個跟他一天出生的女孩,她的頭都能挺住了,我家的孩子剛有點挺,挺的時間不太長,靠著床能坐一小會,很淘,也認人,叫名字就笑。可是他非常愛打挺,還愛握著小拳頭,胳膊愛往后背,挺身,頭后仰,不高興,和把尿的時候打挺的厲害。5個月的時候就會翻身了。因為這個月他有病了,所以抱的時候多,沒讓他多練翻身。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孩子的發育和行為表現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判斷,包括大動作發展、身體狀況、情緒反應等。常見的影響因素有生長速度、疾病影響、肌肉張力、習慣動作、個體差異等。 1.生長速度:孩子的體重增長較快,可能會對其動作發展產生一定影響。比如較重的身體可能導致抬頭、挺頭等動作相對較晚或較吃力。 2.疾病影響:感冒和拉肚子可能使孩子身體虛弱,影響其正常的發育進程和動作練習。 3.肌肉張力:愛打挺、胳膊往后背等表現,需留意是否存在肌肉張力異常,但也可能是孩子的習慣動作。 4.習慣動作:孩子在不高興或特定情境下的打挺等動作,可能只是情緒表達和習慣反應。 5.個體差異:每個孩子的發育速度存在差異,有的孩子某些動作發展可能稍晚。 綜合來看,孩子的情況需要進一步觀察。如果對孩子的發育仍有擔憂,建議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的兒科進行全面檢查和評估。
2025-01-09 15:3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腦癱? 小兒腦性癱瘓簡稱小兒腦癱,是一組在小兒早期即發病的非進行性癥侯群,表現為非陣發性的中樞性隨意肌功能受累,如肢體痙攣、姿勢控制異常和不隨意運動等,并可同時伴有癲癇、智力低下、語言和視覺障礙等。其發病率在我國尚無精確報道,圍外報道為1.5‰~5‰活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