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歲老人患老年性哮喘如何治療
我奶奶80多歲了,有哮喘,醫生說老年性哮喘患者與同年齡組非哮喘病患者相比較,血清總IgE水平明顯升高,而且老年人的IgE水平高低與隨后是否發生哮喘病有密切關系。怎么治療好呢?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老年性哮喘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病情評估、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避免誘因以及定期隨訪等。 1. 病情評估:首先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包括癥狀的嚴重程度、肺功能狀況等,以確定治療方案的起點。 2. 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沙丁胺醇氣霧劑,能迅速緩解哮喘急性發作時的癥狀;茶堿類藥物如氨茶堿,有助于舒張氣道;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但藥物使用需遵醫囑。 3. 生活方式調整:保證充足的休息,避免勞累。飲食要均衡,多攝入富含營養的食物。 4. 避免誘因:盡量減少接觸過敏原,如花粉、塵螨等,避免冷空氣刺激。 5. 定期隨訪:按照醫生建議定期復查,監測病情變化,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老年性哮喘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患者和家屬需要積極配合醫生,共同管理好疾病,提高生活質量。
2025-01-09 17:0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哮喘病的發病原因錯綜復雜,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哮喘病患者的體質和環境因素。中醫分為外感和內傷兩種。其癥狀與咳嗽的情形和用藥極為相似,而慢性支氣管炎和咽炎往往是由于長期誤服清熱化痰以及消炎退燒的藥物所導致的,而且,哮喘患者每年的秋季必然發作。哮喘、(慢性)氣管炎、咽炎的患者,如果能夠堅持服用大劑四逆湯3~5個月,秋季必不發作。
2015-12-11 09:2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可吃中藥定喘湯能為您提供健康服務,我們感到非常榮幸。但這些內容僅供參考,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就診醫生的指導,謝謝合作,歡迎您再次提問。
2015-12-11 09:1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哮喘問題出在哪?這點必須明確首先明確使心臟還是肺臟的原因,在考慮下一步怎樣治療
2015-12-10 22:5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支氣管炎在中國古代稱之為“嗽喘”,是一種長期反復發作加重感染為基礎的呼吸道疾病,病情長,病因復雜,病理改變支氣管炎粘膜上皮炎癥,分泌性細胞增生,粘膜腺體增生肥大及分泌亢進,支氣管壁有纖維組織增生,管腔逐漸變窄等.但是,支氣管炎在中醫理論中有很多種.如:氣喘,實喘,虛喘,氣短而喘,抬肩大喘,腎寒氣喘,腎火扶肝上沖而喘,假熱氣喘吐痰,喘嗽等.因此,支氣管炎“喘嗽”病是很容易治愈的一種病,只所以無法治愈是因為那么多種癥狀,總歸支氣管炎一種,能治好嗎?很顯然,西醫治療疾病是站不住腳的,只有中醫才是真正治療疾病的最佳選擇.治療方法如下,方用:黨參:治肺虛,益肺氣.黨參,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本與人參不堪相運,其尤可貴者,則脾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濕,潤肺而不犯寒涼,養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而無剛燥之弊.熟地:滋腎水封填骨髓,利血脈,補益真陰,聰耳明目,黑發烏須.又能補脾陰,止久瀉治勞倭風痹,陰虧發熱,干咳痰嗽,氣短喘促,胃中空虛覺餒,痘癥心虛無膿,,,,,,.《本草正》:“熟地黃性平,氣味純靜,故能補五臟之真陰,而又于多血之臟為最要,得非脾胃經藥耶?,,,,,,.”凡諸真陰虧損者,有為發熱,為頭疼,為焦渴,為喉痹,為嗽痰,為喘氣,或脾腎寒逆為嘔吐,或虛火載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膚,或陰虛而泄痢,或陽浮而狂燥,或陰脫而仆地,陰虛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聚之,陰虛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陰虛而燥動者,非熟地之靜不足以鎮之.陰虛而剛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和.陰虛而水邪泛濫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陰虛而真氣散失者,舍熟地何以歸源.陰虛而精血俱損,脂膏殘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腸胃.,,,,,,.麥冬:“治心肺虛熱”,《珍珠囊》:“治肺中伏火,生脈保神.”《藥品化義》:“麥冬:潤肺,清肺,益肺,苦氣上逆,潤之清之,肺氣得保,若咳嗽連聲,若客熱虛撈,若煩渴,若足痿,皆屬肺熱,無不悉愈.,,,,,,.”《本草新編》:“麥冬.瀉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熱邪,補心氣之勞傷,止血家之嘔吐,益精強陰,解燥止渴,美顏色,悅肌膚,退虛熱,解肺燥,定咳嗽,真可持之為君,而又可借之為臣使也.,,,,,,.”~~: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藥性論》:“開胃,止嘔逆,善安心神,主肺瘺痰壅.”《用藥新法》:“~~,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圣藥也.味甘平補陽,益脾逐水,生津導氣.”~~~:《綱目》:“滋腎,潤肺明目.”《本草經疏》:“~~~,潤而滋補,兼能退熱,而專于補腎,潤肺生津,益氣.為肝腎陰陽不足,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藥.,,,,,,.”~~:《藥性論》:“治陰瘺,補腎填精,逐惡血流結,助十二經脈.”《本草經疏》:“~~:走而能補性善下行,故入肝腎.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者,此藥性走而下行,其能逐寒濕而除痹也.必矣.,,,,,,.”~~:補腎,益胃,燥濕,和中.《藥性論》:“主大風頑痹,多年氣痢,心腹脹痛,破消宿食,開胃,去痰涎,除寒熱,止下泄,主面光悅,駐顏去寒,注水腫脹滿,止嘔逆,腹內冷痛,吐瀉不住及胃氣虛冷痢.”~~~: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濕精.治肺虛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盜汗,勞傷贏瘦,楚遺滑精,久瀉久痢.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壯水鎮陽,.”《本草蒙筌》:“風寒咳嗽,南~~~為奇.虛損勞傷,北~~~再妙.”《本草衍義》:“~~~,言溫,今食之多致虛熱,小兒益甚.”《藥性論》:“以謂除熱氣,《日華子》又謂暖水臟,又曰除煩,后學至此多感.今既用之治肺虛寒,則更不取,除煩熱之說,補下藥亦用之.入藥生曝不去子.”《用藥心法》:“~~~,收肺氣,補氣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氣,肺寒氣逆,則以此藥與干姜同用治之.《本草會編》:“~~~治喘嗽,須分南北,生津液止渴,潤肺補腎,勞嗽,宜用北.風寒在肺,宜用南者,以此別之.”總之,人有喘而且嗽者,人以為氣虛而有風痰也,誰知是氣虛不能歸源于腎,而肝木挾之作崇呼?法當以補其腎,少助以引火之品,則氣自歸源于腎而嗽喘俱止也.以上中藥對嗽喘病患者用之,輕者幾天,重者半個月痊愈,不復發.
2015-12-10 19:4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