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癲癇患者服藥時,常存在自行增減藥量、漏服藥物、多種藥物混用、用藥期間不注意生活習慣、輕信偏方等誤區。 1.自行增減藥量:患者不能憑自我感覺隨意增減藥量,否則可能導致血藥濃度不穩定,影響治療效果。例如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等藥物,其劑量調整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漏服藥物:經常漏服易使血藥濃度波動,增加發作風險。 3.多種藥物混用:未經醫生評估自行混用多種抗癲癇藥,可能增加藥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應的發生,如拉莫三嗪、奧卡西平等。 4.用藥期間不注意生活習慣:服藥期間仍熬夜、過度勞累、飲酒、吸煙等,會降低藥效。 5.輕信偏方:部分偏方缺乏科學依據,可能延誤病情。 總之,癲癇患者應嚴格遵循醫囑服藥,定期復查,注意生活調養,以提高治療效果,減少發作。
2025-01-10 09:1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抗癲癇藥物的吸收就主要在白天完成,而我們一般用餐時間在早上7點到下午6點之間,如果服用抗癲癇藥物時間和用餐時間同步,那么從而導致白天血液中的癲癇藥物的濃度比較高,毒副作用也隨之增加;夜間由于長時間沒有藥物進入體內,導致血中的藥物濃度過低,甚至不能達到抗癲癇的作用,從而影響藥物的療效,更甚者有可能因為藥量低而達不到控制發作的界限,因此,早、中、晚三次,并且都是跟著三餐走的服藥方法顯然是不夠科學的。
2015-12-11 07: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抗癲癇藥物的吸收就主要在白天完成,而我們一般用餐時間在早上7點到下午6點之間,如果服用抗癲癇藥物時間和用餐時間同步,那么從而導致白天血液中的癲癇藥物的濃度比較高,毒副作用也隨之增加;夜間由于長時間沒有藥物進入體內,導致血中的藥物濃度過低,甚至不能達到抗癲癇的作用,從而影響藥物的療效,更甚者有可能因為藥量低而達不到控制發作的界限,因此,早、中、晚三次,并且都是跟著三餐走的服藥方法顯然是不夠科學的。
2015-12-11 05:5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癲癇病是不能徹底治愈的,建議你服用卡馬西平或丙戌酸鈉口服液治療,避免勞累情緒激動,必要時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2015-12-10 21:0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