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寶寶有哪些早期癥狀表現?
腦癱寶寶的早期癥狀表現?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我的一個很好的朋友的孩子患有了腦癱的病了,現在別的孩子都會走路了,而他們不會,就是坐著還必須靠著東西才能坐著,而且還是雙胞胎,我朋友很著急,這樣的病還能治療好么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腦癱寶寶的早期癥狀通常包括運動發育遲緩、姿勢異常、肌張力異常、反射異常、智力及語言障礙等。 1.運動發育遲緩:寶寶抬頭、翻身、坐立、爬行、站立和行走等動作明顯落后于正常兒童。 2.姿勢異常:比如仰臥位時頭后仰、下肢伸直;俯臥位時四肢屈曲、臀部高于頭部等。 3.肌張力異常:可能表現為肌張力過高,肢體僵硬;或肌張力過低,肢體松軟無力。 4.反射異常:原始反射如握持反射、擁抱反射等消退延遲,保護性反射如降落傘反射等延遲出現。 5.智力及語言障礙:表現為理解能力差、學習困難,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不足。 6.其他:部分寶寶還可能有易哭鬧、喂養困難、吞咽困難等情況。 總之,家長若發現寶寶有上述異常表現,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盡早診斷和治療,有助于改善預后。
2025-01-10 01:2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患兒更易激惹,聞聲驚嚇,持續哭叫,入睡困難,穿衣時難以將其手臂插入袖內,換尿布時不易把兩腿分開,洗澡時難將拳頭掰開,當下肢剛角及浴盆或水面時,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勢。家長們要經常與患兒交談,觀察其情緒、心理、興趣,進行誘導和啟發,調整病態心理,通過游戲、音樂開發智力。專家建議用NCR神經元再生療法進行治療!
2015-12-11 08:5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腦癱嬰兒的早期臨床表現: 腦癱嬰兒在各方面的發育都比同齡正常兒童差。如“全身發軟、無力或四肢發緊;易驚、角弓反張、少動或過多亂動;喂奶時出現吸吮無力、吞咽困難或經常嗆、噎、吐奶;嬰兒的嘴不能很好地閉合,哭聲微弱或陣陣尖叫;2-3個月時,還不會笑、抬頭,持續哭鬧,手指緊握,不會張開;4-5個月還不會翻身;7個月還不會坐,甚至不會抓、握,也不會把手放到嘴邊。另外,智力發育也可能落后于同齡正常兒。 異常的動作或姿勢有:流口水、顫抖;在學站時兩腿并攏,雙腳總是腳尖著地,有的甚至出現交叉,呈剪刀型;肢體運動不協調,不對稱,頭不能保持正中位置等,這些都是腦癱患兒常見的異常動作和姿勢。如果懷疑是腦癱,建議去正規的腦癱康復醫院或正規醫院腦癱康復中心進行診斷和治療。
2015-12-11 08:4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腦性癱瘓(cerebralpalsy),簡稱腦癱,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個月內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或腦發育異常所導致的中樞性運動障礙。臨床上以姿勢與肌張力異常、肌無力、不自主運動和共濟失調等為特征,常伴有感覺、認知、交流、行為等障礙和繼發性骨骼肌肉異常,并可有癲癇發作。出生1個月后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中樞性運動障礙,有時又稱為獲得性腦癱(acquiredcerebralpalsy),約占小兒腦性癱瘓的10%。腦性癱瘓的發病率約為1.2-2.5‰(每千活產兒)。治療計劃應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兒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質量為目標,盡可能減少繼發性關節畸形和軟組織攣縮,盡量推遲或避免手術治療。建議早日治療。
2015-12-10 19:4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腦癱? 小兒腦性癱瘓簡稱小兒腦癱,是一組在小兒早期即發病的非進行性癥侯群,表現為非陣發性的中樞性隨意肌功能受累,如肢體痙攣、姿勢控制異常和不隨意運動等,并可同時伴有癲癇、智力低下、語言和視覺障礙等。其發病率在我國尚無精確報道,圍外報道為1.5‰~5‰活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