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歲男性直腸癌術后出現腸出血如何治療
男 ; 75歲;2005年9月12日在徐州四院做直腸癌手術,距肛門8CM處,9月26日進行化療,11月1日進行放療30次,用了50天,(因中間放射性腸炎\混合痔感染)2006年6月8日開始腸出血8次入院經全面檢查:肝\膽\心臟\腎\血壓均正常現在用藥情況:血凝酶\奈替米星 時間20多天第一次檢查:懷疑是癌癥復發。6月12日做腸鏡,病理診斷:“肛門”炎性息肉。第二次腸鏡檢查:7月4日病理診斷:“直腸”粘膜慢性炎伴局灶腺體增生。5月4日:結合CT檢查:直腸Ca術后,局部見高密度吻合器,余直腸壁稍偏厚,周圍間隙模糊,可見少許絮狀影,余所見腸道造影劑充盈尚好,膀胱充盈好,壁無明顯增厚,前列腺較大,周圍間隙尚清,盆腔內未見明確腫大淋巴結。診斷意見:直腸Ca術后改變殘余直腸壁偏厚,請結合腸鏡檢查。出血量大時(150至200毫克):用云南白藥灌腸止血.(特別是大便時出血,大便細,約小手指粗并切靠吃麻仁丸才能解便)初步診斷為:放射性腸炎現把腸鏡和病理報告及CT報告發給你,看有無好辦法進行治療。是否是放射性腸炎,能否手術治療?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75 歲男性,2005 年直腸癌手術及后續放化療后,2006 年出現多次腸出血。經多項檢查,初步診斷為放射性腸炎。治療需綜合考慮,包括藥物治療、飲食調整、定期復查等。 1. 疾病介紹:放射性腸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惡性腫瘤經放射治療引起的腸道并發癥,可導致腸黏膜損傷、出血、潰瘍等。 2. 藥物治療:可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抗炎,蒙脫石散止瀉保護腸黏膜,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調節腸道菌群。 3. 飲食調整: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纖維攝入。 4. 定期復查:如腸鏡、CT 等,監測腸道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5. 心理調節:保持良好心態,避免焦慮、緊張情緒加重病情。 6. 中醫輔助:可嘗試中醫調理,如中藥灌腸等,但需在專業中醫指導下進行。 總之,對于放射性腸炎的治療,需要綜合多種方法,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注意生活飲食,定期復查,以促進病情恢復。
2025-01-09 20:3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像這種情況吃中藥調理應該不錯,建議請當地中醫四診辨癥治療。
2015-12-11 18:0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這應該聽從當地醫院主診醫師的醫囑用藥,采取中西藥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案.
2015-12-11 14:0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放射性腸炎? 放射性腸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惡性腫瘤經放射治療引起的腸道并發癥。本病最常見于宮頸癌、膀胱癌、晚期大腸癌經鈷、鐳錠放射治療后,繼發率在10%~60%。多數是由于小腸和大腸對放療感受性增高所致。分別可累及小腸、結腸和直腸,故又稱為放射性直腸、結腸、小腸炎。 根據腸道遭受輻射劑量的大小、時間的長短、發病的緩急,一般將放射性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又根據射線來源放置在體內外位置的不同將其分為外照射放射病和內照射放射病。在早期腸黏膜細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動脈壁腫脹、閉塞,引起腸壁缺血,黏膜糜爛。晚期腸壁引起纖維化,腸腔狹窄或穿孔,腹腔內形成膿腫、瘺道和腸粘連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