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疳積喂養方式如何調整能康復?
,三個多月時因為本人沒有奶水開始吃奶粉,一直拉,后來經過醫生調理好些,但還是拉,后來證實為乳糖不耐受,在滿八月時停止了奶粉,因為長期的拉肚子加上喂養方式不合理成了疳積,現在很瘦,只有11斤多,他的微量元素都不缺,只有些輕度貧血,醫生診斷為疳積,已有些發育不良了,現在去挑了,是挑的板門,像豬油一樣白白的東西,再配了藥,第一次是調理脾胃的,這次是調理疳積的,今天拉的便里有很多不消化的東西和臟東西,特臭,他現在吃四頓一天,早上是營養米糊,中飯是粥,四點吃一頓面,七點再吃一頓粥,因為不能喝奶粉,能否和豆漿替代,每天三個鵪鶉蛋黃,一片蘋果,再喝些魚湯排骨湯鵪鶉湯之類,這樣的喂養方式是否合理,請給我意見,怎樣能徹底治好他的疳積?跪求各位幫忙。幫幫一位著急的母親吧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孩子疳積,喂養方式至關重要。要注意飲食均衡、易消化,選擇合適的替代品,避免不易消化食物,關注腸胃調理,適當補充營養。 1. 飲食均衡:食物種類應豐富,包括谷類、蔬菜、水果、蛋白質類等,保證營養全面。 2. 易消化食物:多選擇軟爛的食物,如南瓜粥、山藥泥等,減輕腸胃負擔。 3. 替代品選擇:不建議用豆漿替代奶粉,可嘗試深度水解奶粉或無乳糖奶粉。 4. 避免不易消化食物:減少油膩、辛辣、生冷食物的攝入,如油炸食品、辣椒、冰淇淋。 5. 腸胃調理:遵醫囑服用調理腸胃的藥物,如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醒脾養兒顆粒、小兒健脾丸等。 6. 適當補充營養: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 D 和鈣劑。 孩子疳積的康復需要家長的耐心和細心,科學合理的喂養方式結合醫生的治療,孩子的身體會逐漸恢復健康。
2025-01-09 21:1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疳積是小兒時期,尤其是1~5歲兒童的一種常見病證.是指由于喂養不當,或由多種疾病的影響,使脾胃受損而導致全身虛弱,消瘦面黃,發枯等慢性病證.疳證與麻疹,驚風,天花并稱為兒科四大證.但古代所說之“疳積”已與現代之“疳積”有了明顯的區別,在古時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們常常饑飽不均,對小兒喂哺不足,使脾胃內虧而生疳積,多由營養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當于西醫所講的“營養不良”.而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來獨生子女增多,家長們又缺乏喂養知識,盲目地加強營養,反而加重了脾運的負荷,傷害了脾胃之氣,滯積中焦,使食欲下降,營養缺乏,故現在的疳積多由營養失衡造成.喂養小兒要按其個體需要定質,定量,定時,糾正貪食,零食,偏食,饑飽不均等不良的飲食習慣.對乳幼兒盡可能給予母乳喂養,對嬰兒按時添加輔食,一般應從4個月以后添加易消化的食品,添加時應掌握先稀(菜湯,米湯,果汁)后干(奶糕,蛋黃);先素(菜泥,豆制品),后葷(魚泥,肉末);和先少后多的原則,較大兒童應注意食物的新鮮清潔,不宜過食生冷,肥膩之品.并應注意經常帶小兒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多曬陽光增強體質.小兒蟲癥殺蟲養胃蟲癥是指寄生在人體內的各種蟲類引起的疾病.小兒蟲癥則是指小兒感染了寄生蟲后所患的病.
2015-12-12 02:3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疳積是小兒時期,尤其是1~5歲兒童的一種常見病證.是指由于喂養不當,或由多種疾病的影響,使脾胃受損而導致全身虛弱,消瘦面黃,發枯等慢性病證.疳證與麻疹,驚風,天花并稱為兒科四大證.但古代所說之“疳積”已與現代之“疳積”有了明顯的區別,在古時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們常常饑飽不均,對小兒喂哺不足,使脾胃內虧而生疳積,多由營養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當于西醫所講的“營養不良”.而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來獨生子女增多,家長們又缺乏喂養知識,盲目地加強營養,反而加重了脾運的負荷,傷害了脾胃之氣,滯積中焦,使食欲下降,營養缺乏,故現在的疳積多由營養失衡造成.小兒面黃肌瘦,煩躁愛哭,睡眠不安,食欲不振或嘔吐酸餿乳食,腹部脹實或時有疼痛,小便短黃或如米泔,大便酸臭或溏薄,或兼發低熱,指紋紫滯,此為乳食積滯的實證.治療應用消乳消食,導滯和中之法.方藥可用砂仁3g,神曲10g,生麥芽10g,陳皮6g,萊菔子6g,白術6g,茯苓6g等藥物治療,中成藥可用化食丸,消乳丸等.簡單的方是指由于喂養不當,或由多種疾病的影響,使脾胃受損而導致全身虛弱,消瘦面黃,發枯等慢性病證.疳證與麻疹,驚風,天花并稱為兒科四大證.但古代所說之“疳積”已與現代之“疳積”有了明顯的區別,在古時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們常常饑飽不均,對小兒喂哺不足,使脾胃內虧而生疳積,多由營養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當于西醫所講“營養不良”.而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來獨生子女增多,家長們又缺乏喂養知識,盲目地加強營養,反而加重了脾運的負荷,傷害了脾胃之氣,滯積中焦,使食欲下降,營養缺乏,故現在的疳積多由營養失衡造成.另外家長應注意疳積的預防和護理,喂養小兒要按其個體需要定質,定量,定時,糾正貪食,零食,偏食,饑飽不均等不良的飲食習慣.對乳幼兒盡可能給予母乳喂養,對嬰兒按時添加輔食,一般應從4個月以后添加易消化的食品,添加時應掌握先稀(菜湯,米湯,果汁)后干(奶糕,蛋黃);先素(菜泥,豆制品),后葷(魚泥,肉末);和先少后多的原則,較大兒童應注意食物的新鮮清潔,不宜過食生冷,肥膩之品.并應注意經常帶小兒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多曬陽光增強體質.
2015-12-12 00:3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俞善昌
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人民醫院
二級乙等
兒科
-
寶寶沒食欲,體瘦,遷延時間比較久,可以認為是疳證,但不一定是疳積,疳積的典型體征是腹大肢細,同時還有形體明顯消瘦,易煩躁.寶寶的癥狀屬于疳證中的疳氣,形體略瘦,不思飲食,便干,此為疳證初期階段,由脾胃不和引起.建議服用肥兒丸治療,也可采用捏脊療法,什么時候見效還要看孩子的恢復情況以及對捏脊療法的適應情況.
2015-12-11 16:4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1.治療原則乳食積滯者,治宜消積導滯,健脾和胃;氣血兩虧者,治宜溫中健脾,補益氣血. 2.常用穴位脾經,板門,四縫(四橫紋),內八卦,腹,臍,足三里,脊柱等穴. 3.常用手法推法,揉法,摩法,捏法,掐法,按揉法等. 4.操作方法 (1)基本治法:患兒取仰臥位,先上肢手部操作,推脾經500次,推板門300次,推四橫紋200次,運內八卦200次;繼以上體位,摩腹與揉臍相合,約5分鐘,使腹部有種溫熱感,再按揉雙側足三里穴各1分鐘. 患兒取俯臥位,食,中兩指分別雙指揉脾俞,胃俞,三焦俞,每穴各1分鐘;而后在患兒的脊柱穴施捏法,自龜尾穴起,上至大椎穴止,約3~5遍;為加強刺激可在脾,胃,三焦諸穴處多加提捏. (2)隨證加減:對乳食積滯者,加清脾土500次,清后加補脾經300次,清大腸300次,清腎水100次,揉中院5分鐘;對氣血兩虧者,加補脾經500次,推上三關300次,揉摩中院5分鐘,摩丹田2分鐘,揉血海30次,指揉腎俞,命門請穴各1分鐘. 1.要合理喂養小兒,盡可能給予母乳喂養,及時添加輔食,注意營養補充,要給予高蛋白及高熱量正常飲食或軟食,以分次多餐為宜. 2.糾正偏食和嗜食異常等不良習慣. 3.適當安排小兒戶外活動及身體鍛煉,以增進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4.保證小兒的充足睡眠. 5.注意飲食衛生,預防各種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2015-12-11 15:2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