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側顱板下腔隙增寬致四肢無力站立不穩咋回事
患者癥狀:四肢無力,站立不穩。磁共振影像顯示:雙側顱板下腔隙增寬,可見液性信號影,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最寬約1.45cm。雙側大腦半球受壓。諸腦室,腦池及腦溝未見異常。中線結構無移位。腦干及小腦未見明顯異常信號。患者癥狀:四肢無力,站立不穩。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雙側顱板下腔隙增寬導致四肢無力、站立不穩,可能與腦萎縮、腦積水、腦外傷、顱內感染、腦血管疾病等有關。 1.腦萎縮:隨著年齡增長或某些疾病影響,腦組織體積縮小,可引起腔隙增寬,導致神經功能障礙。 2.腦積水:腦脊液循環障礙,積聚在顱腔內,壓迫腦組織,出現相關癥狀。 3.腦外傷:外力損傷腦部,可能造成腦組織移位和腔隙變化。 4.顱內感染:炎癥刺激可影響腦組織和腦脊液循環,引發癥狀。 5.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等,影響腦部血液供應和神經功能。 出現雙側顱板下腔隙增寬及四肢無力站立不穩的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神經內科就診,進行全面檢查,明確病因后采取針對性治療。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如甲鈷胺、維生素 B1、胞磷膽堿鈉等)、康復訓練等,具體治療方案需遵醫囑。
2025-01-13 16:0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不知現在患者是什么癥狀,一般積液少的話可以應用脫水藥物治療.見于現在積液量不是很多可以靜點脫水藥物治療,如果患者沒有明顯癥狀也可以不治療,機體可以慢慢吸收的,如果癥狀較重或應用藥物后不見好轉,建議到當地神經內科門診進行詳細咨詢,必要時做手術.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吹冷風,飲食均衡,補充B族維生素,保證充足休息,適量有氧鍛煉,保持良好心態,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5-12-13 09:3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硬膜下積液就是顱內硬腦膜下有液體積聚.多為頭部外傷撕裂腦蛛網膜,使蛛網膜下腔的腦脊液流到蛛網膜外硬腦膜下形成硬膜下積液多見于老年人,多有頭部輕微外傷,或發生于腦萎縮患者.患兒小,CT檢查腦實質,腦室系統,中線結構等正常,目前無需特殊治療,臨床觀察即可.
2015-12-13 07:2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整個頭顱是個固定空間,是不允許有多余的東西.否則就會占位效應.就是說有相應的癥狀,比如頭痛,肢體活動障礙,顱內高壓所致使的嘔吐等癥狀.至于是否嚴重,那得看積液有多少,還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所積的液體是什么?是以前外傷出的血然后液化了還是其他等?其實如果孩子的運動發育很好,額部蛛網膜間隙增寬可能與年齡有關,可以到2歲左右再復查.再說到那時孩子的發育都好,不檢查也可以.0
2015-12-13 06:3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對于您描述的病情,首先要找清原因,是不是外傷引起,有無顱骨骨折現象的存在,通過復查,看是否有增多的趨勢,腦組織受壓明顯,可有頭暈、惡心、嘔吐,嚴重可引起意識障礙。如果積液量較大,身體條件允許,建議手術治療,如果積液量少,可采取保守治療,靜滴減輕腦水腫的藥物像甘露醇或甘油果糖,還可配合增加血管通透性的藥物像維生素C,及活血化瘀的藥物,也可配合口服中藥以利于積液的吸收,祝早日康復!
2015-12-13 03:2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慢性疲勞綜合征? 慢性疲勞綜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以長期極度疲勞和認知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一組全身性綜合征,其病因和發病機制未明。其基本特征為新發、持續性或反復發柞性的導致虛弱的疲勞,臥床休息亦不能緩解,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而體檢和試驗室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常見的伴隨癥狀還包括低熱或自覺發熱、咽喉痛、肌痛、關節痛、頭痛、神經-精神癥狀、睡眠障礙及淋巴結腫大等非特異性表現。由于CFS可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話,日益受到重視。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曾預測慢性疲勞綜合征將成為2l世紀困擾人類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CFS不是單一的潛在精神紊亂所引發的一系列癥狀的主觀描述,而是由免疫系統激活、下丘腦—垂體軸功能異常和某些感染因子的再活化等綜合因素所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