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脾虛濕熱下注時,可選用一些既能健脾又不會增加內熱的中藥,如白術、茯苓、山藥、薏苡仁、芡實等。 1.白術: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作用。能改善脾虛所致的食少、腹脹、便溏等癥狀。 2.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常用于脾虛濕盛引起的水腫、泄瀉等。 3.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能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對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有一定的調理作用。 4.薏苡仁:性涼,味甘、淡。歸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 5.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能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濕止帶。 以上中藥對于脾虛濕熱下注有一定的調理作用,但使用時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2025-01-13 19:3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參芪白術丸性溫,最好是不要同時服用了。在治療期間。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東西。不要暴飲暴食。不要吃不容易消化的東西。注意飲食衛生。
2015-12-13 12: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您好;你描述的情況可以同時用藥來調理,健脾和去濕熱可以同時用。黃芩可以去濕熱,可以配合茯苓,山藥,白術等來用藥達到健脾祛濕的效果。
2015-12-13 06: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應該健脾與祛濕熱同時進行,中醫處方調理。應該健脾與祛濕熱同時進行,中醫處方調理。
2015-12-13 05:2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脾胃濕熱見癥多端,胃脘疼痛,嘈雜灼熱,口干不欲飲,饑而不欲食,小便色黃,大便不暢是脾胃濕熱的辨證要點。對此癥的治療應本著清熱不礙利濕,利濕不助熱的原則,應用三仁湯加減,常加冬瓜皮、茵陳,使濕祛熱清,脾胃安和。濕熱下痢多用葛根芩連湯加減;若出現黃疸之癥,可用茵陳五苓散加減。
2015-12-13 00:0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