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無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病變〈NILM〉,且頸管細胞有化生細胞無,這一檢查結果通常是較好的。意味著宮頸細胞基本正常,沒有發現癌前病變或惡性細胞。但仍需綜合其他因素,如癥狀、既往病史等進行判斷。 1. 細胞形態:檢查中未見到異常的上皮細胞形態,說明細胞結構正常。 2. 病變排除:可以排除上皮內的癌前病變和惡性病變,降低了宮頸癌的風險。 3. 頸管細胞:頸管細胞的情況也在正常范圍內,未出現異常化生。 4. 綜合判斷:但單一的檢查結果不能完全確定宮頸健康,還需結合HPV 檢測、臨床表現等。 5. 后續隨訪:即便此次結果正常,也建議按照醫生建議定期復查,以便早期發現潛在問題。 總之,無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病變〈NILM〉的檢查結果大多是令人放心的,但仍要重視定期的婦科檢查和健康管理。
2025-01-13 19:5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BV是指一類在細菌學上表現為生殖道正常菌群(產H202乳桿菌)數量減少,代之以一組厭氧菌群(類桿菌屬族、加得納菌、莫比倫氏菌屬、人型支原體屬和消化鏈球菌屬等)數量增加的臨床癥候群。被稱之為細菌性是由于本癥有明顯的異常大量的厭氧菌生長;稱之為陰道病,則是指陰道分泌物增多,卻沒有臨床陰道炎時所見到的炎癥反應,局部也無白細胞增加。
2015-12-13 13:5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芳 主治醫師
煙臺半島白癜風醫院
白癜風
-
你好細菌性陰道病(BV)過去稱為非特異性陰道炎。1955年Gardner和Dukes首先從非特異性陰道炎患者中分離出陰道嗜血桿菌,因而稱此病為陰道嗜血桿菌性陰道炎。到80年代人們發現此菌和其它嗜血桿菌不同,定名為陰道加特納菌,改稱此病為加特納菌性陰道炎。1983年在斯德哥爾摩國際會議上選定了最為簡明的名稱----細菌性陰道病,理由是其病原體不僅是陰道加特納菌,而且還有其它厭氧菌;另外此病炎癥不明顯,陰道分泌物中白細胞稀少,稱為陰道病比陰道炎更為恰當。
2015-12-13 13:4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白帶BV陽性就說明你是細菌性陰道炎,應該要及時治療。
2015-12-13 11:0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BV是指一類在細菌學上表現為生殖道正常菌群(產H202乳桿菌)數量減少,代之以一組厭氧菌群(類桿菌屬族、加得納菌、莫比倫氏菌屬、人型支原體屬和消化鏈球菌屬等)數量增加的臨床癥候群。被稱之為細菌性是由于本癥有明顯的異常大量的厭氧菌生長;稱之為陰道病,則是指陰道分泌物增多,卻沒有臨床陰道炎時所見到的炎癥反應,局部也無白細胞增加。對BV的研究已經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以前由于對它的認識有限,各種文章報道了很多名稱,如“非特異性陰道炎、陰道加得納桿菌性陰道炎、陰道嗜血桿菌性陰道炎”等。直到目前為止國內很多臨床醫生見到此類病人仍稱之為“非特異性陰道炎”。為了求得名稱上的統一,1984年的瑞典專題國際學術會議正式命名為“細菌性陰道病”。
2015-12-13 06:3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