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治療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時,用于監測肝素用量的試驗通常是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而非 3P 試驗。APTT 能反映內源性凝血途徑,通過其變化來調整肝素用量,以確保治療安全有效。同時,還需綜合考慮患者的臨床表現、血小板計數、纖維蛋白原水平等。 1. APTT:APTT 是監測肝素用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對內源性凝血途徑較為敏感,當肝素用量合適時,APTT 通常會延長至正常對照值的 1.5 - 2.5 倍。 2. 臨床表現:觀察患者是否仍有出血傾向,如皮膚瘀斑、鼻出血、牙齦出血等,以及是否有血栓形成的癥狀。 3. 血小板計數:血小板數量的變化能反映病情和肝素治療的效果,若持續降低,可能提示肝素用量不當。 4. 纖維蛋白原水平:纖維蛋白原水平過低可能提示肝素用量過多,影響了凝血功能。 5. 其他凝血指標:如凝血酶原時間(PT)等,也可作為輔助參考。 總之,在治療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時,監測肝素用量需要綜合多種指標和臨床表現,不能單純依賴某一項試驗,以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
2025-01-13 19:5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一般來說,監測肝素用量的試驗多采取凝血五項檢查,綜合判定。監測方法多是采取APTT、BT、CT等項目檢查,綜合結果,做出判定。
2015-12-14 00:1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