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栓塞綜合征如何治療及注意事項
脂肪栓塞綜合征是外傷、骨折等嚴重傷的并發癥。自1882年Zenker首次從嚴重外傷死亡病例肺血管床發現脂肪小滴和1887年Bergmann首次臨床診斷脂肪栓塞以來,雖然已經一個世紀,并有不少人從不同角度進行過研究,但因其臨床表現差異很大,有的病例來勢兇猛,發病急驟,該怎么治療?注意什么呢?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脂肪栓塞綜合征是嚴重外傷的并發癥,治療需綜合多種方法,包括改善呼吸功能、維持循環穩定、藥物治療、預防感染、營養支持等。 1.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進行機械通氣支持,以確保足夠的氧氣供應。 2.維持循環穩定:通過補液、輸血等措施,維持血壓和心率穩定,保障重要臟器的血液灌注。 3.藥物治療:使用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減輕炎癥反應;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環;使用肝素抗凝,預防血栓形成。 4.預防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預防肺部和其他部位的感染。 5.營養支持:提供足夠的營養,增強患者的抵抗力,促進康復。 脂肪栓塞綜合征的治療需要多方面綜合考慮,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患者應在正規醫院接受專業治療,以提高治愈率和康復率。
2025-01-14 02:5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1、治療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一種能溶解脂肪栓子解除脂栓的藥物。對有脂栓征病人所采取的種種措施,均為對癥處理和支持療法,旨在防止脂栓的進一步加重,糾正脂栓征的缺氧和酸中毒,防止和減輕重要器官的功能損害,促進受累器官的功能恢復。脂栓征如能早期診斷,處理得當,可以降低病死率和病殘率。1.糾正休克,補充有效循環血容量休克可誘發和加重脂栓征的發生和發展,必須盡早糾正。在休克沒有完全糾正之前,應妥善固定骨折的傷肢,切忌進行骨折的整復。否則不但會加重休克,而且將誘發或加重脂栓征的發生。在輸液和輸血的質和量上,須時刻注意避免引起肺水腫的發生,應在血流動力學穩定后,早期達到出入時的平衡。2.呼吸支持輕癥者有自然痊愈傾向,而肺部病變明顯的病人,經適當呼吸支持,絕大多數可自愈。因此,呼吸支持是基本的治療措施。一般輕癥者,可以鼻管或面罩給氧,使動脈血氧分壓維持在70~80mmHg(9.3~10.6kPa)以上即可。創傷后3~5天內應定時血氣分析和胸部X線檢查。對重癥病人,應迅速建立通暢的氣道,短期呼吸支持者可先行氣管內插管,長期者應作氣管切開。一般供氧措施若不能糾正低氧血癥狀態,應作呼吸機輔助呼吸。3.減輕腦損害由于腦細胞對缺氧最敏感,因此腦功能的保護十分重要。對有因腦缺氧而昏迷的病人,應作頭部降溫,最好用冰袋或冰帽,高熱病人尤應如此。頭部降溫可以大大降低腦組織的新陳代謝,從而相應減輕腦缺氧狀態和腦細胞損害。脫水有利于減輕腦水腫,改善顱內高壓狀態和腦部的血液循環。有條件的病人可用高壓氧治療。4.抗脂栓的藥物治療①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有助于疏通微循環,還可預防和減輕嚴重脂栓征所并發的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但對伴有心衰和肺水腫的病人,應慎用。②腎上腺皮質激素:效果較好。有減輕或消除游離脂肪酸對呼吸膜的毒性作用,從而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肺間質水腫,穩定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作用,并減輕腦水腫。用量宜大,如氫化可的松1.0~1.5g/d,用2~3天,停用后副作用很小。③抑肽酶:其主要作用可降低骨折創傷后一過性高脂血癥,防止脂栓對毛細血管的毒性作用;抑制骨折血腫激肽釋放和組織蛋白分解,減慢脂滴進入血流速度;可以對抗血管內高凝和纖溶活動。抑肽酶治療劑量為100萬u/d,可獲良好作用,副作用不大。④白蛋白:由于其和游離脂肪酸結合,使后者毒性作用大大降低,故對肺脂栓有治療作用。脂肪栓塞綜合征在骨折后并不罕見,該綜合征是以肺部病變為基礎,肺功能不全為中心,并有神經系統改變的一組綜合征。進行性肺部病變發生呼吸衰竭,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輕者可無死亡,或病死率低,為0~5.5%。最高病死率多見于股骨干骨折合并多發骨折,或合并休克者,分別為50%和60%。也可因骨折部位而異,如脛骨骨折為3.4%,股骨干骨折為9%,兩者同時有骨折則為20%。各類骨折后,臨床脂栓征平均病死率為16.3%。在治療過程中,應從預防著手,采取治療措施的各個環節,包括護理均應認真對待,否則常易發生不應有的治療失誤而危及病人生命。
2015-12-14 00:3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抗脂栓的藥物治療①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有助于疏通微循環,還可預防和減輕嚴重脂栓征所并發的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但對伴有心衰和肺水腫的病人,應慎用。②腎上腺皮質激素:效果較好。有減輕或消除游離脂肪酸對呼吸膜的毒性作用,從而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肺間質水腫,穩定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作用,并減輕腦水腫。用量宜大,如氫化可的松1.0~1.5g/d,用2~3天,停用后副作用很小。③抑肽酶:其主要作用可降低骨折創傷后一過性高脂血癥,防止脂栓對毛細血管的毒性作用;抑制骨折血腫激肽釋放和組織蛋白分解,減慢脂滴進入血流速度;可以對抗血管內高凝和纖溶活動。抑肽酶治療劑量為100萬u/d,可獲良好作用,副作用不大。④白蛋白:由于其和游離脂肪酸結合,使后者毒性作用大大降低,故對肺脂栓有治療作用。脂肪栓塞綜合征在骨折后并不罕見,該綜合征是以肺部病變為基礎,肺功能不全為中心,并有神經系統改變的一組綜合征。進行性肺部病變發生呼吸衰竭,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輕者可無死亡,或病死率低,為0~5.5%。最高病死率多見于股骨干骨折合并多發骨折,或合并休克者,分別為50%和60%。也可因骨折部位而異,如脛骨骨折為3.4%,股骨干骨折為9%,兩者同時有骨折則為20%。各類骨折后,臨床脂栓征平均病死率為16.3%。在治療過程中,應從預防著手,采取治療措施的各個環節,包括護理均應認真對待,否則常易發生不應有的治療失誤而危及病人生命。
2015-12-13 19:2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子剛
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人民醫院
二級乙等
外科
-
脂肪栓塞綜合征是外傷、骨折等嚴重傷的并發癥。自1882年Zenker首次從嚴重外傷死亡病例肺血管床發現脂肪小滴和1887年Bergmann首次臨床診斷脂肪栓塞以來,雖然已經一個世紀,并有不少人從不同角度進行過研究,但因其臨床表現差異很大,有的病例來勢兇猛,發病急驟,甚至在典型癥狀出現之前即很快死亡,有的可以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只是在死后尸檢發現。因此直至近20年對其病理生理才有進一步的認識。Bagg(1979)等認為該綜合征是骨折創傷后72h內發生的創傷后呼吸窘迫綜合征。創傷早期如出現心動過速,體溫升高超過38℃,動脈氧分壓(PaO2)下降以及肺部出現“暴風雪”陰影等特殊征象,可以確診
2015-12-13 17:0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對骨折進行確實的外固定,操作注意采用輕柔的手法,這對預防脂肪栓塞的發生十分重要。骨折部位如果固定不良,搬動病人容易誘發本病,須加注意。有人認為骨折后立即進行內固定,其脂栓發生率較保守療法低,可能與骨折局部異常活動減少有關。另外患肢抬高也有預防作用。手法粗暴,打髓內針用力過猛,均可使血內栓子增加,當脂栓癥狀發作時,隨意搬動病人,可以加重癥狀。
2015-12-13 15:0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