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和頸椎疾病導致頭暈血壓不穩咋理解
腦血管和頸椎方面問題?發病有5年了,當時是腦梗塞,住院治療半年后就治愈了,沒有什么后遺癥的,可是這款兩個月頭暈加重,血壓一直不穩定,超過170就會感覺很暈的,血壓正常了就會好很多的。。請問,腦血管和頸椎這兩方面的疾病應該怎樣去理解?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腦血管和頸椎疾病可導致頭暈和血壓不穩定,原因包括血管異常、神經受壓、血流改變、頸椎結構變化及生活習慣影響等。 1.血管異常:腦血管硬化、狹窄或痙攣,影響腦部供血,導致頭暈。如腦動脈硬化,可使血管彈性降低,血流不暢。 2.神經受壓:頸椎病變可能壓迫神經,影響血管舒縮功能,進而影響血壓和腦部供血。常見的如頸椎間盤突出。 3.血流改變:血液黏稠度增加、血脂異常等,會使血流速度減慢,影響腦部和頸部的血液供應。 4.頸椎結構變化:頸椎關節錯位、骨質增生等,刺激或壓迫周圍組織和血管。 5.生活習慣:長期不良姿勢、缺乏運動、高鹽高脂飲食等,加重病情。 總之,腦血管和頸椎疾病相互影響,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患者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頭顱 CT、頸椎磁共振等,明確病因,并在醫生指導下采取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或手術治療等方法。同時,注意改善生活習慣,有助于緩解癥狀和預防病情進展。
2025-01-13 15:5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