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鄭躍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皮膚科
-
屁股出汗且有異味,可能由衛生不佳、局部感染、肛腸疾病、肥胖、內分泌失調等導致。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8-11-21 19:17
1.衛生不佳:個人清潔不到位,導致汗液和分泌物積聚,產生異味。應勤洗澡,更換干凈內褲。
2.局部感染:如真菌感染,引發炎癥,出現異味和多汗。可使用抗真菌藥物,如酮康唑乳膏。
3.肛腸疾病:痔瘡、肛瘺等,分泌物增多,引起異味和多汗。需就醫治療,必要時手術。
4.肥胖:脂肪堆積,局部散熱困難,易出汗且滋生細菌。應控制體重,適當運動。
5.內分泌失調:激素水平異常,影響汗腺功能。需調整生活方式,必要時藥物治療。
出現屁股出汗且有異味,應注意個人衛生,若情況嚴重或持續不緩解,建議及時就醫。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嗜酸粒細胞,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細胞,為髓系干細胞分化而來的嗜酸粒細胞祖細胞()所產生。嗜酸粒細胞集落形成因子主要由受抗原刺激的淋巴細胞產生,因此,嗜酸粒細胞與免疫系統之間有密切關系。嗜酸粒細胞主要存在于骨髓和組織中,外周血中很少,僅占全身嗜酸粒細胞總數的1%左右。嗜酸粒細胞具有以下生物活性:①趨化和吞噬作用:主要的趨化因子有:來自肥大細胞和嗜堿粒細胞的組胺;補體成分(C3a、C5a、C567)及免疫復合物;嗜酸粒細胞趨化因子。某些細菌、寄生蟲、腫瘤及致敏的淋巴細胞均可因產生嗜酸粒細胞趨化因子而引起嗜酸粒細胞增多。此外,活化的嗜酸粒細胞在體外具有弱吞噬作用;
2015-12-14 07:0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嗜酸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該細胞減少見于1.較嚴重疾病的進行期,如:傷寒,急性心肌梗塞等2.當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或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時,嗜酸粒細胞減少;3.嚴重燒傷或大手術后,嗜酸粒細胞減少,大手術后,一旦嗜酸粒細胞恢復正常,表示手術反應消失,病情好轉。
2015-12-14 02:2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單純的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是沒有什么問題的,只是說明細胞的分布不同,這是不需要進行治療的,不用擔心,沒有什么影響的
2015-12-13 20:2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嗜酸性粒細胞主要參與體內抗過敏和免疫調節,其數量和比率一般清晨較少,若異常性減少主要跟傷寒、感染或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有關。建議您到醫院復查,并由醫生排查其他癥狀,并做血常規、尿常規以及細菌培養等進一步明確誘因。
2015-12-13 18:4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抗寄生蟲感染:嗜酸顆粒含有堿性蛋白、陽離子蛋白、過氧化物酶等。嗜酸粒細胞表面有抗體的Fc受體及補體受體,可通過這些受體與寄生蟲-抗體/補體復合物結合,釋放胞質中的陽離子蛋白殺傷蟲體,在抗寄生蟲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正常人嗜酸性粒細胞為白細胞數的0~7%,直接計數為(0.05~0.45)×109/L,超過正常后稱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嗜酸性粒細胞在體內有防御功能,但其增多也可對自身組織造成損傷。男性多見,年齡20~50歲。臨床表現多樣,可有發熱、咳嗽、胸痛、心悸、氣短、神經精神癥狀、瘙癢、皮疹、肝脾和淋巴結腫大、四肢末端水腫等。最嚴重的是心內膜下血栓形成和纖維化,腱索纖維化,導致房室瓣反流,最終發生進行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光是它降低,沒有什么臨床意義!
2015-12-13 13:2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