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多項檢查結果異常,如何解讀與應對?
白細胞(WBC)4.57;紅細胞(RBC)2.38;血紅蛋白(HGB)71.00;血小板(PLT)264.00;中性粒細胞比值(NEUT%)0.720;中性粒細胞(NEUT#)3.29;淋巴細胞(LY#)0.89;淋巴細胞比值(LY%)0.194;單核細胞(MONO#)0.29;單核細胞比值(MONO%)0.063;酸性粒細胞(EO#)0.09;酸性粒細胞比值(EO%)0.019;堿性粒細胞數(BASO#)0.01;堿性粒細胞數比值(BASO%)0.001;紅細胞壓積(HCT)0.21;平均紅細胞體積(MCV)87.10;平均RBC血紅蛋白含量(MCH)29.80;平均RBC血紅蛋白濃度(MCHC)342.00;RBC體積分布寬度-CV0.20;血小板分布寬度(PDW)0.18;平均血小板體積(MPV)6.00;血小板壓積(PCT)0.160。血清檢查:C-反應蛋白測定(CRP)16.4;EB病毒抗體陰性(-);糖類抗原CA-125:42.30;糖類抗原15-3:13.80;糖類抗原CA19-9:31.02;甲胎蛋白定量3.16;癌胚抗原定量7.31。總膽紅素9.2;直接膽紅素0.3;間接膽紅素8.90;直/總膽比值0.03;總蛋白63.0;白蛋白27.0;球蛋白36.00;白蛋白/球蛋白0.75;谷氨酰轉肽酶76;谷丙轉氨酶23;谷草轉氨酶30;谷草/谷丙比值1.30;堿性磷酸酶79;前白蛋白451.07;鉀3.38;膽堿脂酶6400.00;鈉143.1;氯99.2;總鈣2.14;尿素4.60;肌酐48;尿酸158;總二氧化碳28.5;陰離子間隙15.40;總膽固醇7.96;甘油三脂3.64;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22;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5.42;載脂蛋白AI1.41;載脂蛋白B1.45;肌酸激酶51;肌酸激酶同功酶MB11;乳酸脫氫酶304;乳酸脫氫酶同功酶I26;o-羚丁酸脫氫酶273;血清脂蛋白a1.15。血清鐵蛋白1344.71。抗Sm-IgG(印跡法)陰性(-);抗Sm/RNP-IgG(印跡法)陰性(-);抗-SSA(印跡法)陽性(+);抗SSB[La]-IgG(印跡法)陰性(-);抗Scl-70-IgG(印跡法)陰性(-);抗anti-jo-l(印跡法)陰性(-);抗核小體抗體(印跡法)陰性(-);Ro52(印跡法)陽性(+);著絲點B蛋白(印跡法)陰性(-);抗核糖體蛋白抗體(印跡法)陰性(-);組蛋白(印跡法)陰性(-);雙鏈DNA抗體(熒光法)陰性(-);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PANCA)陰性(-);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cANCA)陰性(-);抗核抗體(熒光法)陰性(-);抗雙鏈DNA抗體(印跡法)陰性(-);抗心磷脂抗體陰性(-)。-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患者的血常規、血清檢查、自身抗體檢查等多項結果存在異常,包括紅細胞、血紅蛋白降低,C-反應蛋白升高,部分自身抗體陽性等。這些異常可能提示多種疾病,需要綜合分析,如貧血、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 貧血:紅細胞(RBC)2.38,血紅蛋白(HGB)71.00,紅細胞壓積(HCT)0.21,提示存在中度貧血。可能原因包括營養不良、失血、造血功能障礙等。治療上可補充鐵劑(如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琥珀酸亞鐵)、維生素 B??、葉酸等。 2. 感染:C-反應蛋白測定(CRP)16.4,提示可能存在感染。需進一步明確感染部位和病原體,可能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 3. 自身免疫性疾病:抗-SSA(印跡法)陽性(+)、Ro52(印跡法)陽性(+),可能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綜合征等。治療常包括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4. 營養狀況:白蛋白 27.0,提示可能存在營養不良。需要加強營養支持,增加優質蛋白攝入。 5. 血脂異常:總膽固醇 7.96,甘油三脂 3.64,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5.42,提示血脂異常。可先通過飲食和運動調整,必要時使用降脂藥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非諾貝特)。 綜合來看,患者的情況較為復雜,需要進一步完善檢查,明確診斷,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要注意休息,合理飲食,定期復查。
2025-01-14 00:0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目前的癥狀是:四肢無力,面、頸部潮紅,手指關節腫痛。
2015-12-14 10:1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