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輸液后需防病情發展,調養護理注意啥?
年前診斷為心肌梗塞,輸液2周,醫生說如果再發展需要放置支架。請問,針對這種情況,病人在后期調養護理上,需要注意什么問題?想得到怎樣的幫助:,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心肌梗塞患者在輸液治療后,為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在生活習慣、飲食、運動、情緒、用藥等方面都要多加注意。 1.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睡眠,規律作息,避免熬夜。每天定時測量血壓、心率,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2.飲食:遵循低鹽、低脂、低糖原則,多吃新鮮蔬果,如芹菜、菠菜、蘋果等。減少高膽固醇食物攝入,如動物內臟。 3.運動:病情穩定后,可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但要避免劇烈運動。運動強度應循序漸進。 4.情緒: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緊張、焦慮、憤怒等不良情緒,可通過聽音樂、閱讀等方式放松。 5.用藥:嚴格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常見藥物有阿司匹林腸溶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鈣片等。 總之,心肌梗塞患者的后期調養護理至關重要,需要患者自身及家屬的共同努力,以促進康復,提高生活質量。
2025-01-15 02:1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1、急性期。發病后3天內,必須絕對臥床休息,一切活動(包括進食)皆需專人護理。起病后1~3天,以流質飲食為主,可予少量菜水、去油的肉湯、米湯、稀粥、果汁、藕粉等。凡脹氣、刺激的溶液不宜吃,如豆漿、牛奶、濃茶等。避免過熱過冷,以免引起心律失常。食物中的鈉、鉀、鎂,必須加以注意。一般應低鹽飲食,尤其是合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發作后,小便中常見鈉的丟失,故若過分限制鈉鹽,也可誘發休克。因此,必須根據病情適當予以調整。2、緩解期。發病4天至4周內,隨著病情好轉,可逐步改為半流食,但仍應少食而多餐。膳食宜清淡、富有營養且易消化。允許進食粥、麥片、淡奶、瘦肉、魚類、家禽、蔬菜和水果。食物不宜過熱、過冷,經常保持胃腸通暢,以預防大便過分用力。3-4周后,隨著病人逐漸恢復活動,飲食也可適當放松,但脂肪和膽固醇的攝人仍應控制。飽餐f尤其是進食多量脂肪)應當避免,因它可引起心肌梗死再次發作。但是,飲食也不應限制過分,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和增加病人的精神負擔
2015-12-14 12:2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一種急癥。是由于冠狀動脈急性閉塞,使部分心肌因嚴重而持久的缺血發生的局部壞死。95%以上的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如果冠狀動脈閉塞較慢,側支循環形成較好,則可不發生心肌梗死。非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如冠狀動詠栓塞、冠狀動脈炎、主動脈夾層累及冠狀動脈開口、冠狀動脈先天畸形、心肌橋等,均會導致心肌梗死。本病在歐美常見,美國35~84歲人群中年發病率男性為71‰,女性為22%。;每年約有80萬人發生心肌梗死,45萬人再梗死。在我國本病遠不如歐美多見,70和80年代北京、河北、哈爾濱、黑龍江、上海、廣卅等省市年發病率僅0.2‰~0.6‰,其中以華北地區最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