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歲男性消瘦惡心右腹腫塊等癥狀原因?
性別:男年齡:40病史:無明顯快速的消瘦,沒有食欲,惡心還會嘔吐,右腹部感覺有腫塊,偶爾疼痛,臉黃,全身無力,嗜睡.眼不突,反而凹陷,手不抖,食量不大 問題補充: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40 歲男性出現無明顯誘因的快速消瘦、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右腹部腫塊、偶有疼痛、面色發黃、全身無力、嗜睡等癥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肝臟疾病、惡性腫瘤、血液系統疾病等。 1. 消化系統疾病:如膽囊炎、膽結石、肝炎、肝硬化等。膽囊炎和膽結石可因膽汁排泄不暢導致消化不良,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癥狀。肝炎、肝硬化會影響肝臟功能,導致身體代謝異常,出現乏力、消瘦等。 2. 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基礎代謝率降低,可引起乏力、嗜睡、食欲減退、體重下降。 3. 肝臟疾病:肝癌早期可能癥狀不明顯,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肝區疼痛、腫塊、消瘦、黃疸等。 4. 惡性腫瘤:除肝癌外,胃腸道的惡性腫瘤也可能導致上述癥狀,腫瘤消耗身體能量,引起消瘦,影響消化功能出現惡心、嘔吐等。 5. 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造血功能障礙,導致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出現乏力、面色蒼白、易感染等。 出現這些癥狀應引起重視,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全面檢查,如腹部超聲、CT、肝功能、血常規、甲狀腺功能等,以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2025-01-15 04:4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肝癌(livercancer)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惡性腫瘤死亡順位中僅次于胃癌,食道癌而居第三位;在部分地區的農村中則占第二位,僅次于胃癌.我國每年死于肝癌約11萬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數的45%.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測結合超聲顯像對高危人群的監測,使肝癌在亞臨床階段即可和出診斷早期切除的遠期效果尤為顯著.加之積極綜合治療,已使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有了顯著提高. 起病常隱匿,多在肝病隨訪中或體檢普查中應用AFP及B型超檢查偶然發現肝癌.此時病人既無癥狀,體格檢查亦缺乏腫瘤本身的體征,此期稱之為亞臨床期.肝癌一旦出現癥狀,而來就診者其病程大多已進入中晚期.進入中晚期臨床上一般采取西醫的手術,放化療與中藥結合治療.不同階段的肝癌其臨床表現有明顯差異. (一)肝癌的癥狀肝痛,乏力,納差,消瘦是最具特征性的臨床癥狀. 早期癥狀:肝癌從第一個癌細胞形成發展到有自覺癥狀,大約需要2年時間,在此期間,病人可無任何癥狀或體征,少數病人會出現食欲減退,上腹悶脹,乏力等,有些病人可能輕度肝腫大. 中,晚期癥狀:肝癌的典型癥狀和體征一般出現在中,晚期,主要有肝痛,乏力,消瘦,黃疸,腹水等. 1,肝區疼痛:最常見的是間歇持續性鈍痛或脹痛,由癌迅速生長使肝包膜繃緊所致腫瘤侵犯膈肌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背;向右后生長的腫瘤可致右腰疼痛;突然發生劇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提示癌結節包膜下出血或向腹腔破潰. 2,消化道癥狀:胃納減退,消化不良,惡心嘔吐和腹瀉等因缺乏性特異性而易被忽視. 3,乏力,消瘦,全身衰弱晚期少數病人可呈惡病質狀. 4,發熱:一般為低熱偶達39℃以上,呈持續發熱或午后低熱或馳張型高熱.發熱與癌腫壞死產物吸收有關.癌腫壓迫或侵犯膽管可并發膽道感染. 5,轉移灶癥狀:腫瘤轉移之處有相應癥狀,有時成為發現肝癌的初現癥狀.如轉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咯血;胸膜轉移可引起胸痛和血性胸水;癌栓栓塞肺動脈或發枝可引起肺梗塞,可突然發生嚴重呼吸困難和胸痛;癌栓阻塞下腔靜脈可出現下肢嚴重水腫,甚至血壓下降;阻塞肝靜脈可出現Budd-Chiari綜合征,亦可出現下肢水腫;轉移至骨可引起局部疼痛或病理性骨折;轉移到脊柱或壓迫脊髓神經可引起局部疼痛和截癱等;顱內轉移可出現相應的定位癥狀和體征,如顱內高壓可導致腦疝而突然死亡. 6,其他全身癥狀:癌腫本身代謝異常或癌組織對機體產生的各種影響引起的內分泌或代謝方面的癥候群稱之為伴癌綜合征,有時可先于肝癌本身的癥狀.常見的有: ⑴自發性低血糖癥:10~30%患者可出現系因肝細胞能異位分泌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或腫瘤抑制胰島素酶,或分泌一種胰島β細胞刺激因子,或糖原儲存過多;亦可因肝癌組織過多消耗葡萄糖所致此癥.嚴重者可致昏迷休克導致死亡,正確判斷和及時對癥處理可挽救病人避免死亡. ⑵紅細胞增多癥:2~10%患者可發生可能系循環中紅細胞生成素增加引起的相關癥狀. ⑶其他罕見的尚有高脂血癥,高鈣血癥類癌綜合征,性早期和促性腺激素分泌綜合征,皮膚卟啉癥和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等,可能與肝癌組織的異常蛋白合成異位內分泌及卟啉代謝紊亂有關. 7,伴癌綜合癥:由于腫瘤本身代謝異常,進而影響機體而致內分泌或代謝異常方面的癥候群,稱之為伴癌綜合癥.以低血糖癥,紅細胞增多癥較常見,其他還有少見的高血脂,高血鈣,性早熟,促性腺激素分泌綜合癥,類癌綜合癥等. 8,肝癌體征—黃疸.黃疸是中晚期肝癌的常見體征,彌漫性肝癌及膽管細胞癌最易出現黃疸.黃疸多因膽管受壓或癌腫侵人膽管致膽管阻塞,亦可因肝門轉移淋巴結腫大壓迫膽管所致.少數病例病人因肝癌組織向膽管內生長,腫塊將膽管堵塞,引起阻塞性黃疽. 肝細胞癌侵犯膽管可能有以下途徑:腫瘤直接浸潤進人肝內膽管;癌細胞侵人靜脈或淋巴管,逆行侵人肝管;腫瘤細胞沿神經末梢的間隙侵人肝管.腫瘤細胞進人肝內膽管后,繼續生長阻塞膽總管或是脫落的腫塊進人肝外膽管造成填塞.當腫瘤阻塞一側肝出現黃疸時,可伴有皮膚癢癢,大便間歇呈陶土色,食欲下降,少數患者可表現為右上腹絞痛,畏寒,發熱,黃疸,極個別人出現重癥膽管炎的癥狀.肝癌患者伴發阻塞性黃疸臨床并不少見,但其臨床表現并無特殊之處,因此臨床上誤診率較高,可高達75%.慢性肝病患者出現阻塞性黃疸時,要想到肝癌的可能性.部分患者的黃疸也可因肝功損害所致,此種黃疽經保肝治后,黃疽可得到部分緩解,而癌腫所致的黃疸,保肝治療消退黃疸無效.
2015-12-14 04: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這個不能確定,要去做檢查確診。肝癌的早期癥狀主要有口干,煩躁,失眠,牙齦及鼻腔出血,伴有上腹部脹滿,肝區不適。全身關節酸痛,尤以腰背部為最明顯,伴有厭食,煩躁,肝區不適,以抗風濕治療,效果不佳者。反復腹瀉伴有消化不良和腹脹,按胃腸炎治療效果不明顯或不能根治,并有肝區悶痛,逐漸消瘦者。有腫瘤的家族史,尤其是有肝癌的近親家族史者患肝癌的幾率相對稍大,應定期做身體檢查,并經常鍛煉,定期體檢,同時服用中藥人參皂苷Rh2(護命素,含量16.2%),提高免疫力,抑制癌細胞增殖,起到積極的預防。
2015-12-14 03:1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一)癥狀 早期肝癌可無癥狀體征,一旦出現典型的臨床表現時,已屬于中晚期肝癌.肝癌的常見癥狀有:肝區疼痛,納差,消瘦,乏力以及不明原因的發熱,腹脹,腹瀉,黃疸等. 1.肝區疼痛常由腫瘤生長迅速使肝包膜張力增大,或腫瘤累及肝包膜所致.常為中晚期肝癌的首發癥狀.疼痛多位于右肋脅部或劍突下,初起多呈間歇性或持續性鈍痛或刺痛.疼痛可時輕時重或一段時間內自行緩解,甚或消失.疼痛多以夜間明顯,有時需用鎮痛劑.若腫瘤位于肝右葉膈頂部則疼痛常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若腫瘤位于肝左葉則較早出現中上腹脹痛;當腫瘤位于肝右葉實質深部時,一般很少出現疼痛.肝區疼痛突然加劇,伴觸痛或肌衛征陽性者,應想到是肝破裂或腫瘤出血至肝包膜下. 2.消化道癥狀常表現為胃納減退,飯后上腹飽脹,甚或惡心,嘔吐或腹瀉.消化道癥狀常由肝臟病理性改變,致門靜脈系統壓力升高,消化道功能失調;或增大的腫瘤壓迫或累及胃所致. 3.消瘦與乏力常出現于肝癌的中晚期.可能是腫瘤代謝產物引起機體生化代謝改變,加之進食減少所致.嚴重時出現惡病質. 4.發熱肝癌所致發熱一般在37.5℃一38℃左右,偶可達39℃以上,呈不規則熱型,多不伴寒戰,午后發熱較常見,有時也可見弛張型高熱.發熱可因腫瘤壞死或其代謝產物引起. 5.其他癥狀有肝炎,肝硬變背景或腫瘤浸潤性生長較大致肝臟功能失代償者可有出血傾向,如牙齦,鼻出血及皮下淤斑等;也可出現低蛋白血癥,致水腫,腹水,腹脹等.腫瘤轉移至肺可引起咳嗽.腫瘤侵及并阻塞肝靜脈或下腔靜脈時可出現呈進行性加重的下肢水腫,甚至出現腹水等布-查綜合征的表現.當有懷疑肝癌的癥狀出現,應立即到醫院去檢查,常用的檢查方法使用B超聲掃描儀檢查肝臟,檢查血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在需要時用肝動脈造影或CT照相檢查.預防辦法是注意飲食衛生,預防傳染性乙型,丙型肝炎,注意食品要煮熟或消毒后再吃,共用的餐具碗筷要消毒,集體食堂和酒樓,飯店的炊事員要定期體格檢查,有肝炎者要停止做炊事工作.嬰兒注射肝炎疫苗.防止糧食發霉變質,不吃霉菌污染的食品.改進以水的水質,戒酒.如有其它肝病,及時治療.
2015-12-14 02:5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肝癌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惡性腫瘤死亡順位中僅次于胃癌,食道癌而居第三位;在部分地區的農村中則占第二位,僅次于胃癌.我國每年死于肝癌約11萬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數的45%.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測結合超聲顯像對高危人群的監測,使肝癌在亞臨床階段即可和出診斷早期切除的遠期效果尤為顯著.加之積極綜合治療,已使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有了顯著提高.起病常隱匿,多在肝病隨訪中或體檢普查中應用AFP及B型超檢查偶然發現肝癌.此時病人既無癥狀,體格檢查亦缺乏腫瘤本身的體征,此期稱之為亞臨床期.肝癌一旦出現癥狀,而來就診者其病程大多已進入中晚期.進入中晚期臨床上一般采取西醫的手術,放化療與中藥結合治療.不同階段的肝癌其臨床表現有明顯差異. (一)肝癌的癥狀肝痛,乏力,納差,消瘦是最具特征性的臨床癥狀. 早期癥狀:肝癌從第一個癌細胞形成發展到有自覺癥狀,大約需要2年時間,在此期間,病人可無任何癥狀或體征,少數病人會出現食欲減退,上腹悶脹,乏力等,有些病人可能輕度肝腫大. 中,晚期癥狀:肝癌的典型癥狀和體征一般出現在中,晚期,主要有肝痛,乏力,消瘦,黃疸,腹水等. 1,肝區疼痛:最常見的是間歇持續性鈍痛或脹痛,由癌迅速生長使肝包膜繃緊所致腫瘤侵犯膈肌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背;向右后生長的腫瘤可致右腰疼痛;突然發生劇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提示癌結節包膜下出血或向腹腔破潰. 2,消化道癥狀:胃納減退,消化不良,惡心嘔吐和腹瀉等因缺乏性特異性而易被忽視. 3,乏力,消瘦,全身衰弱晚期少數病人可呈惡病質狀. 4,發熱:一般為低熱偶達39℃以上,呈持續發熱或午后低熱或馳張型高熱.發熱與癌腫壞死產物吸收有關.癌腫壓迫或侵犯膽管可并發膽道感染. 5,轉移灶癥狀:腫瘤轉移之處有相應癥狀,有時成為發現肝癌的初現癥狀.如轉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咯血;胸膜轉移可引起胸痛和血性胸水;癌栓栓塞肺動脈或發枝可引起肺梗塞,可突然發生嚴重呼吸困難和胸痛;癌栓阻塞下腔靜脈可出現下肢嚴重水腫,甚至血壓下降;阻塞肝靜脈可出現Budd-Chiari綜合征,亦可出現下肢水腫;轉移至骨可引起局部疼痛或病理性骨折;轉移到脊柱或壓迫脊髓神經可引起局部疼痛和截癱等;顱內轉移可出現相應的定位癥狀和體征,如顱內高壓可導致腦疝而突然死亡. 6,其他全身癥狀:癌腫本身代謝異常或癌組織對機體產生的各種影響引起的內分泌或代謝方面的癥候群稱之為伴癌綜合征,有時可先于肝癌本身的癥狀.常見的有: ⑴自發性低血糖癥:10~30%患者可出現系因肝細胞能異位分泌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或腫瘤抑制胰島素酶,或分泌一種胰島β細胞刺激因子,或糖原儲存過多;亦可因肝癌組織過多消耗葡萄糖所致此癥.嚴重者可致昏迷休克導致死亡,正確判斷和及時對癥處理可挽救病人避免死亡. ⑵紅細胞增多癥:2~10%患者可發生可能系循環中紅細胞生成素增加引起的相關癥狀. ⑶其他罕見的尚有高脂血癥,高鈣血癥類癌綜合征,性早期和促性腺激素分泌綜合征,皮膚卟啉癥和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等,可能與肝癌組織的異常蛋白合成異位內分泌及卟啉代謝紊亂有關. 7,伴癌綜合癥:由于腫瘤本身代謝異常,進而影響機體而致內分泌或代謝異常方面的癥候群,稱之為伴癌綜合癥.以低血糖癥,紅細胞增多癥較常見,其他還有少見的高血脂,高血鈣,性早熟,促性腺激素分泌綜合癥,類癌綜合癥等. 8,肝癌體征—黃疸.黃疸是中晚期肝癌的常見體征,彌漫性肝癌及膽管細胞癌最易出現黃疸.黃疸多因膽管受壓或癌腫侵人膽管致膽管阻塞,亦可因肝門轉移淋巴結腫大壓迫膽管所致.少數病例病人因肝癌組織向膽管內生長,腫塊將膽管堵塞,引起阻塞性黃疽. 肝細胞癌侵犯膽管可能有以下途徑:腫瘤直接浸潤進人肝內膽管;癌細胞侵人靜脈或淋巴管,逆行侵人肝管;腫瘤細胞沿神經末梢的間隙侵人肝管.腫瘤細胞進人肝內膽管后,繼續生長阻塞膽總管或是脫落的腫塊進人肝外膽管造成填塞.當腫瘤阻塞一側肝出現黃疸時,可伴有皮膚癢癢,大便間歇呈陶土色,食欲下降,少數患者可表現為右上腹絞痛,畏寒,發熱,黃疸,極個別人出現重癥膽管炎的癥狀.肝癌患者伴發阻塞性黃疸臨床并不少見,但其臨床表現并無特殊之處,因此臨床上誤診率較高,可高達75%.慢性肝病患者出現阻塞性黃疸時,要想到肝癌的可能性.部分患者的黃疸也可因肝功損害所致,此種黃疽經保肝治后,黃疽可得到部分緩解,而癌腫所致的黃疸,保肝治療消退黃疸無效.
2015-12-13 22:2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