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拉屎成粒且有粘液、腥臭,可能是飲食不當、腸道功能紊亂、腸道感染、腸道炎癥性疾病、腸道腫瘤等原因引起。 1. 飲食不當:長期進食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或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可導致大便干結、有異味。應調整飲食結構,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糧的攝入。 2. 腸道功能紊亂:如腸易激綜合征,可使腸道蠕動異常,引起大便性狀改變。需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精神緊張。 3. 腸道感染: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腸道,引發炎癥,產生粘液和異味。可根據感染類型使用相應的抗感染藥物,如諾氟沙星、阿昔洛韋等。 4. 腸道炎癥性疾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炎癥刺激腸道導致癥狀。治療常包括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等藥物。 5. 腸道腫瘤:腫瘤細胞破壞腸道正常組織,影響大便。確診后可能需要手術、化療等綜合治療。 出現拉屎成粒且有粘液、腥臭的情況,若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不適,如腹痛、腹脹、消瘦等,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大便常規、腸鏡等,以明確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5-01-13 17:5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你這不是胃腸炎的.拉屎成粒,且有粘液,有腥臭可能是結腸炎.我建議你去醫藥的肛腸科檢查下.最近一定要注意不能吃辛辣的食物了,不能飲酒.
2015-12-14 15:0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長期反復出現這樣的癥狀,應是胃腸濕熱所致,一般藥物很難湊效;祖國醫學治療有非常獨到的地方.建議你用傳統中藥蟲草,黑礬,黑棗,核桃仁,梔子,當歸,厚樸,三棱,穿山甲,上甲,下甲,紅花,海南沉,鐵膽粉,蜂膠,蜂蜜,蜂蠟等治療,見效快,療效確切,治愈后不復發;這些傳統中藥組方獨到,能夠直擊病灶,祛除病邪,清除胃腸濕熱,徹底改善腸道內環境,給腸道創造一個潔凈健康的環境,促進腸道細胞再生,修復腸道潰瘍面,調理腸道功能,消除產生病變的毒素,促進新陳代謝,改善腸道紊亂的功能,促進腸道黏膜再生修復,從而達到徹底治愈的目的.希望你正確治療,早日康復!
2015-12-14 07: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癥狀包括: 嚴重嘔吐和腹瀉,常連帶有腹部痛性痙攣及絞痛. 發燒,出汗. 可因長期大量喪失體液而致脫水甚致休克. 嘔吐物和糞便中可能有少量血. 嘔吐,腹瀉等癥狀約在二至四天后便停止,但也可能持續更長的時間. 細菌(沙門桿菌)感染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此時患者可能沒有什么癥狀,卻是個帶菌者,可以傳染他人.1.西醫藥治療 (1)一般治療:盡量臥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電解質液以補充體液的丟失.如果持續嘔吐或明顯脫水,則需靜脈補充5%—10%葡萄糖鹽水及其他相關電解質.鼓勵攝人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食晶,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微的脫水. (2)對癥治療:必要時可注射止吐藥: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解痙藥:如顛茄8n堪11次,1日3次.止瀉藥:如思密達,1日2-3次. (3)抗菌治療:抗菌素對本病的治療作用是有爭議的.對于感染性腹瀉,可適當選用有針對性的抗菌素,如黃連素1日3次或慶大霉素8萬u口服,1日3次等.但應防止抗菌素濫用飲食有規律很多人在飲食上不能控制自己,遇到好吃的就猛吃一頓,不合口味的就餓一頓,這樣就易造成胃的蠕動功能紊亂,進而使胃壁內的神經叢功能亢進,促進胃液的分泌,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胃炎或胃潰瘍.
2015-12-14 05:2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急性腸胃炎是由于食進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如過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腸胃道粘膜的急性炎癥性改變.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一般治療:盡量臥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電解質液以補充體液的丟失.如果持續嘔吐或明顯脫水,則需靜脈補充5%—10%葡萄糖鹽水及其他相關電解質.鼓勵攝人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食晶,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微的脫水. (2)對癥治療:必要時可注射止吐藥: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25-100mgl日.解痙藥:如顛茄8n堪11次,1日3次.止瀉藥:如思密達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療:抗菌素對本病的治療作用是有爭議的.對于感染性腹瀉,可適當選用有針對性的抗菌素,如黃連素O.3g口服,1日3次或慶大霉素8萬u口服,1日3次等.但應防止抗菌素濫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你健康
2015-12-14 00:0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