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膀胱炎怎么辦?
患者女。24歲,此前有上火癥狀。此次病情16月7日晚七點左右小便疼痛,晚上發展為疼痛加重,下腹部刺痛,尿血,有血塊。2當晚吃了三金片和左氧,第二天早上病情減輕,尿液紅色變淡,但仍有少量血塊。3從7號到現在每天打點滴,每天上午打氯化鈉和左氧,并配合吃藥,癥狀減輕,但并未痊愈,尤其下午時分小便還會有輕微刺痛。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蔡成寬 主治醫師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泌尿外科
-
您好,急性膀胱炎最常見的癥狀就是尿頻尿急尿痛,在治療上主要是消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直至痊愈在治療的同時平時的飲食生活時非常重要的。飲食上加強營養,搭配均衡,生活中勞逸結合,避免受涼勞累和煙酒辛辣生冷熬夜等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態,適當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生活規律。多補水,身體缺水是疾病復發最常見的原因。還應該注意會陰部的衛生,經常清洗,減少感染的出現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2018-11-22 15:53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急性膀胱炎治療不難,一般使用抗生素輸液或者服用中藥湯劑就可以很好的解決的。不管是腎盂腎炎還是膀胱炎,都是尿路感染的問題,只不過相對來說病情深淺不一樣而已。建議考慮消炎治療,西藥中藥都可以。不過中藥相對來說沒有耐藥性的問題,并且副作用較少,所以建議中藥首選。
2015-12-14 13:2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您好:急性膀胱炎主要是選用抗炎的藥物配合物理療法進行治療,建議您到正規的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及癥狀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不要盲目的自行服用藥物,以免耽誤病情。
2015-12-14 10:3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在臨床上,針對急性膀胱炎的治療,多選用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治療,抗生素類藥物雖然起效迅速,但對人體的毒副作用較大,且容易產生耐藥性。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在服用抗生素的同時最好配合上含有金銀花和桑寄生的大復方中藥華康利爽來治療。其中含有的金銀花能有效清楚人體外毒素,減輕抗生素對人體帶來的危害,其中含有的綠原酸還能有效改善血尿。在改善癥狀的同時,還能起到補腎固本,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效,愈后后,防止復發。
2015-12-14 09: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這種情況建議你到醫院輸液治療加膀胱沖洗.
2015-12-14 04: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根據您的描述來看,這種情況應該屬于泌尿系感染造成的以上異常表現,如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疾病造成的可能。但是根據發病時間以及發病形式來看,首先要考慮的還是膀胱炎造成的可能,只不過致病菌較頑固或者患者抵抗力較低等因素有關系的。這種情況首先就是堅持治療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治療不徹底還是很容易反復的,這種情況還要及時的檢查,應該到正規醫院的泌尿科進行診治,如超聲檢查、尿常規等,必要時還要檢查尿細菌培養+藥敏試驗,使用敏感抗菌藥物,也可以考慮進行中藥調理,找一個有資歷的中醫經辯證后開出對癥中藥,并且堅持治療,祝患者早日康復。
2015-12-14 00:4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無法排尿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
Q: 懷孕 6 個月尿液蛋白質 015 一個加是否正常 -
Q: 尿頻尿急可能是哪些疾病導致? -
Q: 尿液中含有粉末是何原因? -
Q: 懷孕會影響尿液酸堿度嗎? -
Q: 小便時尿液有血色可能是什么病? -
Q: 尿頻尿急一天達 20 次應如何處理 -
Q: 為何尿液一天會有多種味道和顏色? -
Q: 無法排尿可能是什么原因導致? -
Q: 尿液檢查發現尿液很黃應如何處理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UTl)是指病原體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長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組織而引起損傷9按病原體侵襲部位的不同,分為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又稱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稱下尿路感染。可根據有無臨床癥狀,分為癥狀性泌尿道感染和無癥狀性菌尿。據國內外文獻報道,一般成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的患病率為3%~4.5%,而65歲以上時則增至15%~20%。男性50歲以前很少發生泌尿系感染,而65~70歲時有3%~4%患病,70歲以后其患病率也可達20%以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