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全身無力且因低鉀導致肌肉疼無力,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飲食攝入不足、鉀排出過多、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藥物影響、某些疾病等。 1. 飲食攝入不足:長期飲食不均衡,鉀含量豐富的食物如香蕉、橘子、菠菜等攝入過少。 2. 鉀排出過多:頻繁嘔吐、腹瀉、大量使用利尿劑等,導致鉀離子隨體液丟失。 3. 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時,甲狀腺激素增多,促使細胞外鉀離子轉移到細胞內。 4.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胰島素、β受體激動劑等,可能引起血鉀降低。 5. 某些疾病:腎小管酸中毒、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等疾病,也會導致低鉀。 總之,出現全身無力且低鉀致肌肉疼無力的情況,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明確病因,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同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均衡,預防低鉀的發生。
2025-01-14 06:3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周期性麻痹病因與發病機理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多少學者認為與鉀離子濃度在細胞內外的波動有關.此病不易徹底根治,但過度勞累,飽餐,寒冷,飲酒,焦慮可誘發或加重此病.前驅癥狀是肢體疼痛,感覺異常,口渴,多汗,多尿,嗜睡,惡心.當有前驅癥狀時,首次口服10%氯化鉀20-40ml.24小時內再分次口服,直至好轉24小時可口服鉀鹽10-15克.平時應食入高鉀食物,避免勞累,過飽,飲酒,受寒等誘發因素.
2015-12-14 21:0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低血鉀周期性麻痹發作前往往有前驅癥狀,如肌肉僵硬,疲乏,四肢知覺異常,困倦,頭痛等,或于發作前一日有興奮,神經過敏,憂慮,煩渴等癥狀.較大兒童對于發病及其嚴重程度多能預知.麻痹常自四肢近端肌肉開始,尤其常見的首發癥狀是雙下肢無力,也可延及肢體遠端.麻痹范圍大小不一,從幾個肌群乃至全身.輕者僅有全身乏力,尚可行走;重者除顏面肌,眼肌,與發音和言語有關的肌群,膈肌,括約肌外,全身的骨骼肌均可受累.麻痹程度可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如麻痹范圍廣泛者,有時可致呼吸障礙,心界擴大或心力衰竭.發作期間腱反射減退或消失感覺正常,知覺及意識亦無變化.每次發作持續時間短至1~3小時,多則6~24小時,個別病例可長達1周左右.低血鉀周期性麻痹目前還沒有治愈的辦法,只能預防,改善.發作時可鼻飼或口服氯化鉀0.1~0.2g/kg,必要時可于15~30分鐘后再服1次.病情嚴重出現心律不齊或呼吸肌麻痹者,應在心電圖監護下緩慢靜脈滴入含鉀40mmol/L溶液.據報道乙酰唑胺有控制發作,改善肌力的作用,每晚睡前服用一次氯化鉀也可預防發作.同時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限制鈉鹽攝入,應盡量避免誘因,如受寒,運動過度等.
2015-12-14 09:5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周期性麻痹是一種常見的神經肌肉病,以反復發作的骨骼肌弛緩性癱瘓為特征,發作時伴有血清鉀含量的改變,按發作時血清鉀濃度的高低又可分為:低鉀性,高鉀性和正常鉀性,其中低鉀性周期性麻痹最為常見.該病1863年最早由Cavare描述,1885年Goldflam指出其與遺傳因素有關,現在我們知道它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有遺傳史的稱為家族性遺傳性周期性麻痹,國內一般呈散發,而伴發甲亢,腎功能衰竭和其他代謝性疾病的發作性麻痹稱為繼發性周期性麻痹.此病一般20~40歲發病,男性多于女性.常見的誘因有過度勞累,飽食,寒冷,感染,創傷,焦慮等,通常在飽餐或激烈運動后的休息中最易發病.多表現為清晨醒來發現四肢麻痹,常由下肢開始,逐漸波及上肢,呈雙側對稱性,近端無力重于遠端,肌張力和腱反射均減弱.一般不累及呼吸肌,咀嚼肌,吞咽肌,眼外肌,但嚴重者呼吸肌受累可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發作一般持續6~24小時,或1~2天,最長可達一周.發作頻率不等,可數周或數月1次,也可數年1次或終生只發作1次,也可頻繁發作.發作時血清鉀常低于3.5毫摩爾/升,心電圖有典型低鉀改變,如U波出現,T波平坦和S-T段下降等. 青少年,尤其是男性,如果在運動或勞累后休息,或睡眠時出現進行性的弛緩性四肢無力,就要懷疑是否患了低鉀型周期性癱瘓.不過,低鉀型周期性癱瘓患者也不必過于驚慌,通常情況下只要及時,適當地輸液補鉀治療,患者大多能很快痊愈.若有原發病者,如由其他代謝性疾病(如甲亢等)引起繼發性周期性麻痹,應首先積極治療原發病.治療過程中,有一點特別值得提醒注意的是,平時醫護人員習慣于用葡萄糖液體進行輸液,但由于葡萄糖會使鉀離子向細胞內轉移,使得血清鉀進一步減少而加重病情,故補液時不能使用葡萄糖液體. 預防該病平時可多吃富含鉀的食物,如茶葉,新鮮蔬菜,水果等,同時注意避免過分勞累,感染,飽食,寒冷等誘因,必要時還可口服一些藥物,如鉀水,乙酰唑胺,氨苯蝶啶等.
2015-12-14 08:4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周期性麻痹是以周期性反復發作的骨骼肌短暫性弛緩性麻痹為特征的一組疾病.按發病時的血清鉀濃度和癥狀可分為低血鉀型,高血鉀型和正常血鉀型三型,其中以低血鉀型最多見. 本病的病因及發病機理迄今尚未闡明.除甲狀腺,腎上腺等內分泌機能失調可為本病的原因外,許多對糖代謝,水與電解質平衡有影響的情況也可引起類似周期性麻痹的發作.總之,鉀和糖代謝障礙是構成本病發病機理的主要方面;內分泌功能障礙與肌無力癥狀之間亦有存在著復雜的聯系. 周期性麻痹是一組與鉀離子代謝有關的代謝性疾病.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馳緩性骨骼肌癱瘓或無力,持續數小時至數周,發作間歇期完全正常.發病機制不清楚,普遍認為與鉀離子濃度在細胞內外的波動有關. 根據發作時血清鉀濃度之不同,可分為低血鉀,高血鉀和正常血鉀三型.國外報道周期性麻痹有家族史,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低血鉀與低血鉀周期性麻痹,采用純中藥治療此病比較好,益氣養血,祛風通絡,健脾益腎,標本兼治,采用中醫藥治療,治療效果穩定,理想且無任何副作用,治愈后不復發.中醫根據患者的征候辯證施治,制定出治療方案,控制病情,緩解癥狀,使病人逐漸康復,患者生活中要注意保健.
2015-12-13 22:5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