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歲女性患十二指腸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癥,如何應對?
女性,28歲,體型瘦,已婚。患有十二指腸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癥,初次病發16歲,后來平均每年病發一次,直到23歲就沒病發過。病發癥狀:突發性腹絞痛,難忍,絞痛短時間內引起短暫暈眩;清醒后九成情況下不再腹痛,數小時后行動便捷,無任何影響如未病發過。: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十二指腸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癥是一種消化系統疾病,病因復雜,癥狀多樣。常見癥狀為腹絞痛、暈眩等。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等。需要注意飲食、定期復查等。 1. 疾病原理:十二指腸橫部在腸系膜上動脈和腹主動脈之間通過,當腸系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之間的夾角過小,或腸系膜上動脈從腹主動脈分出的位置過低,就可能壓迫十二指腸,導致食物通過障礙,引發癥狀。 2. 癥狀表現:主要癥狀為突發性腹絞痛,疼痛劇烈,常伴有惡心、嘔吐。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消瘦、營養不良等。 3. 診斷方法:常用的檢查方法包括 X 線鋇餐檢查、CT 血管造影、超聲檢查等,這些檢查有助于明確診斷和評估病情。 4. 治療方式:保守治療包括禁食、胃腸減壓、營養支持等。藥物治療可使用促進胃腸動力的藥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西沙必利等。如果保守治療無效,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如十二指腸空腸吻合術等。 5. 日常注意:患者應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進食后避免劇烈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定期復查。 總之,十二指腸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癥雖然會給患者帶來不適,但通過合理的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多數患者癥狀可以得到緩解或控制。
2025-01-14 12: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以上疾病十二指腸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癥,有些和先天性疾病有關。要考慮復查造影,X線檢查,嚴重時會有癥狀,一般不會影響胎兒發育。
2015-12-14 21:2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由于先天性解剖變異和(或)后天性因素引起局部解剖的改變,使腸系膜上動脈壓迫十二指腸水平部,導致十二指腸淤滯和擴張。1.先天解剖變異(1)腸系膜上動脈和腹主動脈之間的角度過小:十二指腸水平部位于腹膜后,從右至左橫跨第三腰椎和腹主動脈,其上前方有腸系膜上動脈血管神經鞘騎跨。腸系膜上動脈一般在第一腰椎水平處分出,與腹主動脈呈50°~60°角。正常成人在十二指腸水平部前方有時可見腸系膜上動脈的壓跡,如果腸系膜上動脈和腹主動脈之間的角度過小,或腸系膜上動脈從腹主動脈的分支部位過低,可壓迫從中間通過的十二指腸引起梗阻癥狀。(2)十二指腸位置高:由于十二指腸懸韌帶過短或增厚,致使十二指腸位置較高,引起腸系膜上動脈對十二指腸壓迫癥狀。(3)脊柱前突:脊柱前突導致腸系膜上動脈和腹主動脈之間的角度過小。2.其他導致腸系膜上動脈壓迫十二指腸的情況(1)瘦長體型:瘦長體型及各種原因的消瘦可以削弱腸系膜對十二指腸水平部的支撐作用,內臟下垂牽拉腸系膜常為本病的重要病因。(2)手術后粘連:腹腔內手術后粘連牽拉腸系膜可造成腸系膜上動脈對十二指腸水平部的明顯壓迫。病理生理本病是由于十二指腸水平段或升段在腸系膜上動脈和腹膜后固定組織(如腹主動脈和脊柱)的前后夾持下遭致壓迫所致。1.其機制(1)腹主動脈與腸系膜上動脈之間成為銳角。(2)十二指腸與腸系膜上動脈分支的距離短縮。(3)內臟下垂。(4)胎兒期腸管分流異常等。2.鑒于以上解剖的關系加上以下因素(1)急劇體重減輕。(2)身體瘦長。(3)慢性消耗性疾病長期臥床。(4)腹膜后腫瘤。(5)束腰或脊柱石膏固定術等易誘發本病發生。詳細內容請見博客:http://www.hudong.com/wiki/%E8%82%A0%E7%B3%BB%E8%86%9C%E4%B8%8A%E5%8A%A8%E8%84%89%E7%BB%BC%E5%90%88%E5%BE%81注意事項,以及知了方案內科治療治療原則:對無并發癥的早期十二指腸結核患者,應內科治療,需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和全程用藥。(1)一般治療:患者需臥床休息,給予高熱量、高蛋白和高維生素飲食,糾正營養不良;對腹痛者可用抗膽堿能藥物,如阿托品、山莨菪堿(654-2)和顛茄;對腹瀉和入量不足者,可予補液和補鉀治療,以防止電解質紊亂;對那些出現十二指腸不全梗阻的患者,可行胃腸減壓術,以緩解癥狀。(2)抗結核治療:多采用短程療法,一般用異煙肼和利福平聯合治療,療程6~9個月;若同時合并嚴重腸外結核,如粟粒性肺結核和結核性腦膜炎等,常需3藥聯合,可加用下列藥物之一,如鏈霉素、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若十二指腸結核屬繼發,患者過去因肺結核或其他部位的結核接受過抗結核藥物治療,結核桿菌已對第一線藥物產生一定的耐藥性,此時應考慮第二線藥物,用藥時應注意足量給藥,這是藥物治療成敗的關鍵之一,用藥療程一般1~1.5年。2、外科治療(1)手術適應證:經內科治療無效和出現并發癥者,如合并完全性腸梗阻、急性腸道大出血、急性或慢性腸穿孔、十二指腸內瘺,手術原則上應行剖腹探查術,一可明確診斷,二可治療。(2)手術方法:手術方案的設計主要根據并發癥的情況而定。十二指腸壺腹部結核可行胃部分和病變部位切除術加胃空腸吻合術,亦可采用幽門成形術和迷走神經切斷術,病變不能切除的可用胃空腸吻合等轉流術式。降部以下十二指腸乳頭以上的梗阻可用胃空腸吻合術或胃部分切除術。十二指腸乳頭以下的梗阻應在梗阻部位以上行十二指腸空腸Roux-en-Y吻合術。合并內瘺的,可根據病情選用。腎切除、橫結腸部分切除、內瘺切除等。(3)手術后抗結核治療:無論何種術式,術后需常規抗結核治療6~12個月。
2015-12-14 16:2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