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睡眠不安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兒童睡眠不安?想得到怎樣的幫助:我兒子還這么小就開始有點失眠了,很奇怪的,已經連續好多天了,到了晚上總是睡不好覺的,而且就算是睡著了也很容易就醒了,睡眠的質量不是很好的,我應該可以排除一些外在的因素,比方說什么蚊子咬到了什么的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想知道是怎么回事。。請問為什么兒子睡覺總睡不好?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兒童睡眠不安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環境不適、飲食問題、疾病影響、心理因素、睡眠習慣不良等。 1. 環境不適:室內溫度過高或過低、噪音過大、光線過強等,都可能影響孩子的睡眠。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舒適、溫度適宜且光線柔和的睡眠環境。 2. 飲食問題:晚餐過飽或過少、睡前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食物過敏等。需注意合理安排孩子的飲食,避免睡前過度進食。 3. 疾病影響:如缺鈣會導致神經興奮性增高,影響睡眠;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鼻塞、咳嗽等也會讓孩子睡不安穩。若懷疑疾病,應及時就醫檢查。 4. 心理因素:孩子白天受到驚嚇、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影響,可能在夜間表現為睡眠不安。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給予安撫和支持。 5. 睡眠習慣不良:白天睡眠時間過長、睡前過于興奮等。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規律作息,睡前避免劇烈活動。 總之,兒童睡眠不安的原因較為復雜。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的情況,找到具體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若問題持續存在或伴有其他異常癥狀,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5-01-16 00:1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可能白天太疲勞,晚上多夢,也可能是習慣,如果沒有影響健康,可以不用藥
2015-12-14 17:4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你好!首先祝你孩子身體健康!我來給你談談“小兒睡眠”的問題。人的一生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據統計,新生兒一天要睡16個小時甚至更多,周歲的寶寶要睡14個小時,2歲的幼兒要睡13個小時,3歲的幼兒每天要有12個小時的睡眠,5歲時減少到11小時,到了9歲則需10個小時,成人每天要睡8小時。 處在生長發育時期的寶寶只有睡得好,才能長得棒;可是寶寶的睡眠總是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怎樣才能讓寶寶有個甜甜香香的夢呢?有時候寶寶睡夢中的癥狀也會帶給媽媽們此時寶寶的健康提示。 1)噩夢 小寶寶常常會被噩夢驚擾。最新的研究表明,寶寶做噩夢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大多數做噩夢的寶寶,其生理、心理或腦神經的發育并沒有任何特殊問題。國外有研究指出,清晨最常出現做噩夢的現象;100位3--12歲的寶寶進入深睡期后,會有4位被噩夢驚醒。有時爸媽看到寶寶從噩夢中醒來,或在睡眠中大哭大叫,就非常緊張,會帶寶寶去醫院就醫,甚至有的地方還流行一些迷信的做法。 其實,只要寶寶做噩夢的頻率和嚴重程度不足以影響到寶寶的作息,爸媽可以試著幫助寶寶調節日常的一些生活習慣,從而改善睡眠質量。 現代的研究都證實,有時候,夢境是白天的生活經歷在夜間“發酵”的結果,比如不愉快的情緒反應、收看恐怖片、父母吵架、親人過世、睡前劇烈運動等等,這些都可以導致噩夢發生。如果做噩夢并驚醒,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夢魘”,這也常常是睡得太晚、睡前吃太多東西、過度興奮或心中有壓力造成的。寶寶醒來后,常常能鮮明地描述夢境,難以再次入睡。 為避免小小寶寶被噩夢困擾,就要避免上述情況。如果寶寶已經接受了恐怖片等不良刺激,爸媽要提前想到寶寶做噩夢的可能,可以在入睡前先幫助寶寶轉換心情,回到溫暖的現實中來。比如,讓寶寶去刷牙洗臉,準備明天去幼兒園;或是細細準備明天出游的物品;或是玩一些睡前游戲等。還有,睡前故事是不可少的,最好是共同回憶一段美好的經歷,這樣,寶寶就可以較快地消除不愉快的感覺,回到現實中來。如果寶寶夢中驚醒,爸媽不僅要安撫寶寶,還要避免和它討論夢的內容,并要幫助檢討心理壓力的來源,也許從中會發現更多的生活問題呢。 2)夜驚 另外,有些睡眠中的異常現象和做噩夢不一定有關系,但也常常困擾著爸媽,比如夜驚、夢游、夢話等。 夜驚常發生在2--6歲的幼兒,尤其是在生病、心理有壓力的情況下。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睡眠的早期,也就是入睡4小時內的深睡期,與做夢無關,表現為寶寶在睡夢中突然醒來,似乎處在一種莫名的恐慌中,也可能大叫著坐起來,呼吸急促、兩眼茫然地瞪著,好像要把眼前的爸媽看穿一樣,但自己說并沒有做噩夢。這些寶寶往往很快就再次入睡了,第二天早晨卻說根本不記得半夜發生什么了。可是,夜驚對父母的驚嚇卻很大,不過,這一般不是個嚴重問題,過了這一時期,就會自行消失了。 3)夢游 一詞在生活中常常被用來形容人精神不振,好像沒著沒落的樣子,其實,這種情況在寶寶的睡眠過程中是相當常見的,一般沒什么危害,除了家長要看好寶寶,并在樓梯口或窗口等危險地帶加設防護措施外,不必采取其他行動。至于夢話,就更不存在問題了,因此父母不需要糾正寶寶的夢話。 4)入睡 許多父母認為哄寶寶上床睡覺是一件苦差事,除了上述一些情況常讓父母感到困擾和驚嚇外,如果寶寶常常無法準時入睡、第二天無法按時起床、晚上睡得不安穩,時間長了,還真是對生活有影響。其實,從小寶寶開始,父母就要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讓寶寶知道現在是就寢時間,該上床睡覺了,家長可以逐步在家中建立起“晚安儀式”,讓寶寶感到睡覺的不可抗拒的,很有樂趣的。 1.先把臥室、客廳的電燈、電視關掉,臥室只留一盞小夜燈。 2.和寶寶互道晚安:“爸爸晚安、媽媽晚安”,當然還有“寶寶晚安”,或者是“愿你一覺到天亮”、“愿你早睡早起,快快長大”等等。當然,如果爸媽和寶寶之間有“暗號”是最溫馨的啦! 3.睡前換上睡衣會讓寶寶比較清楚地知道該上床睡覺了。 4.喝一杯熱牛奶、刷牙、洗臉,都是睡前的“儀式”,提醒寶寶睡眠時間到了。 5.選一件寶寶喜愛的玩具放在床頭,讓它伴隨寶寶入睡,像柔軟的毯子或玩具娃娃。等寶寶長大一些,可以讓他向玩具說聲“晚安”,還可以拿玩具安詳的狀態做比較,讓寶寶學得乖乖入睡。 6.放一段睡前音樂或催眠曲,并在半小時后關閉音樂。 7.講一段溫馨的床邊故事。故事不一定有結局,也可以是爸媽自己即興創作的,最好是把寶寶當作故事的主角編進故事里。 8.對于上了床仍感興奮,不愿入睡的寶寶,爸媽可以坐在床邊,鼓勵他先閉上眼睛,培養睡意。 規律的生活作息及良好的睡眠衛生能使寶寶有較高的睡眠質量,做“好夢”還是做“噩夢”其實并不會對寶寶的健康和發育產生影響。只不過,如果頻繁出現睡眠異常現象,爸媽就要多多留意了,必要時請教兒科醫師共同解決。 5)異常 除了媽媽們擔心的噩夢、夜驚等問題,寶寶在睡眠中還會出現一些異常現象,往往是在向家長報告他將要或已經患了某些疾病,因此,父母要學會在寶寶睡覺時觀察他的健康情況。 1.寶寶在剛入睡時或即將醒時滿頭大汗 專家提醒:可以說大多數寶寶夜間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并伴有其他不適的表現,就要注意觀察,加強護理,必要時去醫院檢查冶療。比如寶寶伴有四方頭、出牙晚、囟門關閉太遲等征象,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僂病。 寶寶夜間睡覺前煩躁,入睡后全身干澀,面頰發紅,呼吸急促,脈搏增快,超過110次/分。 專家提醒:這預示著寶寶即將發燒。應該注意寶寶是否有感冒癥狀或腹瀉癥狀,另外注意給他補充水分。如果寶寶真有發燒癥狀出現,即應采取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溫方式。 2.寶寶睡眠時哭鬧,時常搖頭、抓耳,有時還發燒 專家提醒:寶寶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濕疹或是中耳炎。應該及時檢查寶寶的耳道有無紅腫現象,皮膚是否有紅點出現,如果有的話,及時將寶寶送醫院診治。 3.寶寶睡覺時四肢抖動 專家提醒:這一般是白天過度疲勞所引起的,不必擔心。需要注意的是,寶寶睡覺時聽到較大響聲而抖動是正常反應;相反,若是毫無反應,而且平日愛睡覺,則當心可能是耳聾。 4.寶寶睡覺后不斷地咀嚼 專家提醒:寶寶可能是得了蛔蟲病,或是白天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若是蛔蟲病可用寶寶專用的驅蟲藥驅除;若是排除了蛔蟲病,則應該合理安排寶寶的飲食。 5.寶寶睡著后手指或腳指抽動且腫脹 專家提醒:這時父母要仔細檢查一下寶寶的手指,看它是否被頭發或其他纖維絲纏住,或被蚊蟲叮咬的痕跡。 6.寶寶不能睡得沉,經常翻動身體。 專家提醒:其實小寶寶入睡后在床上翻滾的現象較為常見。有時被子墊得不舒服或被子太厚等都會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有些家長怕小兒睡覺時冷,讓他穿著衣服睡覺,小兒感到不適,于是翻來滾去。有的家長總是擔心小兒吃不飽,晚上睡前還讓他吃很多的東西,使得小兒睡覺后肚子總是脹得難受,所以睡覺睡不踏實。 7.寶寶經常在睡著后突然大聲啼哭 專家提醒:這在醫學上稱為寶寶夜間驚恐癥。如果寶寶沒有疾病,一般是由于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驚恐、勞累等引起的。所以平時不要嚇唬寶寶,保持寶寶安靜愉快的情緒。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點擊“采納為答案”。
2015-12-14 14:5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孩子缺鈣時可以出現睡不安
2015-12-14 11:2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根據小兒的情況看可補充一些維生素E和鈣劑。保持環境安靜。
2015-12-14 09:1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