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尿毒癥患者肌酐 1000 左右,透析時腿經常抽筋,可能是電解質紊亂、低鈣血癥、透析失衡、肌肉疲勞、血管病變等原因所致。 1.電解質紊亂:尿毒癥患者腎功能衰竭,代謝廢物和電解質排出障礙,如鉀、鎂等失衡,可能導致肌肉興奮性異常,引起抽筋。可通過定期檢測電解質,調整透析方案來改善。 2.低鈣血癥:腎臟不能正常活化維生素 D,影響鈣吸收,導致血鈣降低,引起肌肉痙攣。需補充鈣劑及活性維生素 D 制劑,如碳酸鈣 D3 片、骨化三醇軟膠囊等。 3.透析失衡:透析時血液內毒素快速清除,血漿滲透壓下降,引起腦水腫和顱內壓升高,可能出現抽筋。可通過縮短透析時間、降低透析效率來緩解。 4.肌肉疲勞:長期患病,身體虛弱,肌肉容易疲勞,在透析過程中可能抽筋。適當進行康復鍛煉,增強肌肉力量。 5.血管病變:下肢血管狹窄或阻塞,影響腿部血液循環和營養供應,導致抽筋。可通過血管超聲等檢查明確,必要時進行血管介入治療。 總之,尿毒癥患者透析時腿抽筋的原因較為復雜,需要綜合分析,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同時,患者應定期復查,遵循醫生建議,以提高生活質量。
2025-01-15 03:2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這種情況關鍵是過敏源不清楚,最好去作過敏源篩查,明確哪些物質導致的過敏后注意避免接觸或是作脫敏治療才可治愈的。
2015-12-15 02:2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輝東 醫師
贛州市于都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乙等
內科
-
蕁麻疹又稱風疙瘩,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一)病因和發病引起蕁麻疹的病因很多,但大多數是某些物質引起的過敏反應或血管神經功能障礙所造成的。常見的有關因素有以下幾方面:1.食物,如魚、蝦蟹、雞蛋、牛奶等。2.吸入物,如各種花粉、塵土、煙霧等。3.藥物,如青霉素、鏈霉素、磺胺、血清、疫苗等。4.各種感染,細菌、病毒、霉菌、寄生蟲等。5.內分泌障礙,月經不調,妊娠、更年期等。6.物理化學因素,如冷、熱、風、光及某些化妝品刺激。7.動物及植物刺激,如臭蟲、螨及蕁麻、野葛等。8.遺傳因素,如過敏體質及免疫功能障礙。(二)病人表現多突然發病,先出現劇烈瘙癢,隨即發生大小不等,形態不一的紅色、膚色或蒼白色風團,皮疹迅起迅消,消退后不留痕跡。可于一天內反復多次出疹。皮疹可泛發全身,也可累及粘膜。若消化道受累,可發生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等。呼吸系統受累可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少數病人伴有發燒。短期發作即消失者,為急性蕁麻疹,若反復發作超過3個月者,為慢性蕁麻疹。(三)家庭養護本病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尋找過敏原,通過逐漸脫敏療法,從而達到根治的目的。目前許多醫院已開展用不同食物、藥物、動植物等做皮膚過敏試驗,或用不同的化妝品、接觸物做皮膚斑貼試驗而查找致敏因素。蕁麻疹患者如有條件,應首先去醫院查找致病因素,以便除去或避免接觸這些因素。1.家庭用藥(1)內服藥物:常用維生素C0.2克,每日2次口服。路丁20毫克,每日3次口服。抗過敏藥物,常用安太樂25毫克每日3次或苯海拉明25毫克,每日3次口服。也可用賽庚定2-4毫克,每曰3次口服。頑固者用撲爾敏4毫克,每日4次,與甲氰咪呱200毫克,每日4次,聯合用藥,效果較好。近年來應用的新藥息斯敏10毫克,每日1次口服,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顯著。皮損泛發者,可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毫升,每日1次。出現喉頭水腫,呼吸困難或嚴重者,應立即給予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索0.5-1.0毫升。(2)外用藥物:常用1%酚爐甘石洗劑或1%博荷酊外涂,每日3-4次。2.中藥及偏方(1)地膚子、浮萍各30克,蟬蛻9克,水煎服,每日l劑。(2)桃樹葉、艾葉各30克,白礬15克,食鹽9克,煎湯洗浴,每日1-2次。(3)蒼耳子,荊芥,防風各15克,蔥白1根,水煎服,每日1劑。3.營養和飲食宜進清淡飲食,忌魚、蝦、蟹、羊肉、酒類等辛辣刺激食物。(四)注意事項1.患者平時要注意觀察過敏原,如發現某種食物或藥物過敏時,應立即停用,對可疑致敏原應盡量避免接觸。2.剪短指甲,勿用力搔抓,否則可引起皮損顯著增多,瘙癢劇烈。3.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者可服果導片2片,每日2-3次安番瀉葉適量開水沖飲。4.室內應保持清潔、干燥,禁放花卉,也不應該噴灑來蘇,敵敵畏等化學物品,以免致敏。5.病人在做脫敏治療時,一定要在醫院進行,同時要準備好急救藥物,如腎上腺素,非那根,地塞米松及氧氣等,以便及時搶救。6.司機、高空作業者在工作期間禁用撲爾敏、苯海拉明、安太樂等抗過敏藥物,以免因頭暈、嗜睡而出現事故。(五)預防常識1.對過敏性體質的人應盡量避免接觸易引起過敏的食物、藥物、植物及化學物品,減少過冷、過熱及日曬的刺激。2.保持生活規律,精神愉快,積極治療胃腸及內分泌疾病。3.盡早除去體內感染病灶,如抗感染、除蛔蟲等治療。
2015-12-14 10:5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這個情況已經屬于尿毒癥晚期還是需要正規系統的住院治療沒有什么偏方能治好這個病千萬不要耽誤了病情腎病、尿毒癥為什么難治?“透析換腎”是西醫的最終手段 “腎病、尿毒癥是無法治愈的疾病”,這似乎是醫學界的共識。西醫經過近二百年的探索后,臨床治療方法已經定型:“治療腎病、尿毒癥的辦法唯有透析和換腎”。透析和換腎對患者來說無疑要忍受極大的痛苦,透析一次需要用4個小時,對體力和元氣的消耗非常大。換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腎源緊張不說,即使換腎成功也需要終生服用排異藥物。美國醫療專家統計:換腎后的平均生存期為7年,而中國腎臟移植后生存期一般為5至7年。巨大的治療費是眾多中國患者最終放棄治療的原因。“藥到病重”是中醫的無奈 幾千年的中國醫學也沒有專門治療腎病、尿毒癥的方法,因為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排毒,而治病就要吃藥。“是藥三分毒”,用藥少了起不到治病的作用;用藥多了,就要通過腎臟排毒,更增加了腎臟的負擔,反而使疾病加重,使“藥到病除”演變成了“藥到病重”。因為傳統的用藥方式是經胃腸吸收、通過血液循環到達病灶,而腎臟的主要功能就是濾過血液中的毒素,由此可見傳統的用藥方式、特別是使用毒性較大的藥,肯定傷及腎臟,客觀上造成了“藥到病重”。“內病外治”缺乏最有效的無創通道 戰國時期,我國中醫發現了“內病外治”的方法,把膏藥貼在有病的位置,將藥力滲透到病灶,達到治病的目的。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又使用各種儀器將藥物導入病灶,這種“內病外治”對于多數疾病非常有效,但是對于腎臟疾病來說卻適得其反,研究發現將某些藥物直接導入腎臟,有可能比通過血液循環到腎臟,對腎臟的傷害更大。治療腎病、尿毒癥必須要有一種無創高效的用藥手段能夠直接解除腎臟的淤阻休克狀態,緊急保護患者殘存的腎單位。 綜上,過去醫學界不得不把腎病、尿毒癥定性為無法治愈的疾病。但現在隨著“海洋生命循經護腎療法”的發明,腎病、尿毒癥的治療難題迎刃而解。
2015-12-14 05:1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