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濕熱、燥熱、寒濕是中醫常見的三種病理狀態,可從癥狀表現、病因、舌象、脈象及治療方法等方面進行區分。 1. 癥狀表現:濕熱常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后明顯、舌苔黃膩等;燥熱多有口干咽燥、皮膚干燥、大便干結等;寒濕則有怕冷、四肢不溫、舌苔白膩等。 2. 病因:濕熱多因外感濕熱之邪或飲食不節;燥熱常因外感燥邪或陰液虧損;寒濕多因外感寒邪、久居寒濕之地或過食生冷。 3. 舌象:濕熱者舌苔黃膩;燥熱者舌干紅少津;寒濕者舌苔白膩。 4. 脈象:濕熱脈濡數;燥熱脈細數;寒濕脈沉遲。 5. 治療方法:濕熱常用龍膽瀉肝丸、四妙丸等;燥熱可用沙參麥冬湯、百合固金丸等;寒濕可用藿香正氣丸、理中丸等。但用藥需遵醫囑。 總之,區分濕熱、燥熱、寒濕需綜合多方面因素判斷。如有相關不適,建議及時前往正規醫療機構,由專業中醫進行診斷和治療。
2025-01-14 20:4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朋友你好,根據你的提問,應該請中醫辯證分析的
2015-12-15 07:3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