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不良生活習慣致多種癥狀,是心理還是大腦問題?
我這是心理問題,抑或大腦受損造成的?我這是心理問題,抑或大腦受損造成的?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癥狀、就診醫院等):病因,青春期由于家庭原因三年倒時差,天天玩11小時,有時甚至20小時。癥狀,1察覺不到別人的感受。對人情世故真的不理解。不珍惜公共集體財務。不喜歡與伙伴合作。2意志力現在很薄弱。如果有欲望干什么就得馬上得到或做,無法合理安排順序。3耐力差。4聽不懂幽默5抉擇障礙,無法對前景進行預估,每次都得重新說服自己一次,不象過去靠情緒就能馬上完成了,6對恩人不感激,對過去的大仇人不發怒。但如果因為眼前的小事激怒我,我好象怎么報復都不解恨,睡一覺醒來又要懷恨在心了7寡言少語,想說些什么又不知道該從何處說起。別人發笑的地方我覺得不好笑8情感淡漠,性欲減退9隨隨便便,又過分活躍。10優柔寡斷。木僵,幼稚,耳根子軟。沒有主見,極易受騙11易煩躁,尤其是別人不答應我要求時12粗俗無禮,對事情缺乏耐心,頑固、任性,反復無常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無想得到怎樣的幫助:謝謝在線醫生幫忙給看看。萬分感謝。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這種情況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包括長期不良生活習慣影響神經功能、心理發育受阻、大腦神經遞質失衡、情緒調節機制紊亂、社交技能未得到良好培養等。 1. 長期不良生活習慣:青春期長時間倒時差、過度游戲,擾亂了正常的生物鐘,影響大腦和身體的正常功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耐力差等。 2. 心理發育受阻:家庭原因可能造成心理成長過程中的缺失,使得在情感認知、人際交往方面出現障礙,如察覺不到他人感受、不喜歡合作。 3. 大腦神經遞質失衡:長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響大腦神經遞質的分泌和傳遞,進而影響情緒和行為,如易怒、煩躁。 4. 情緒調節機制紊亂:無法合理控制欲望和情緒,容易沖動和懷恨在心,可能是情緒調節機制出現問題。 5. 社交技能未得到良好培養:缺乏與他人的正常交流和互動,導致對人情世故不理解,社交能力不足。 綜合來看,這種情況較為復雜,可能既有心理方面的因素,也可能存在大腦功能的異常。建議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進行全面評估和診斷,并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2025-01-16 00:5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