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歲男孩面對社會缺乏自信,如何改善?
我孩子22歲了(男)當面對社會時,他總是缺乏自信!(我知道沒有自信是無法在社會立足的)對此我有跟他談過好多么次!也常常鼓勵他!常常表揚他,可收效甚微!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22 歲男孩面對社會缺乏自信,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性格內向、成長經歷、社交能力、心理壓力、缺乏自我認知等。 1. 性格內向:性格內向的人往往在社交中表現得較為拘謹,不太善于主動與人交流。這可能與遺傳、家庭環境等有關。可以通過參加社交活動,如興趣小組、志愿者活動等,逐漸鍛煉社交能力。 2. 成長經歷:如果在成長過程中經歷過較多的挫折、批評或否定,可能會影響自信心的建立。家長和朋友應多給予肯定和支持,幫助其重新審視過去的經歷。 3. 社交能力:缺乏良好的社交技巧,如溝通、表達、傾聽等,會在社交中感到不自信。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參加培訓課程來提升。 4. 心理壓力:來自學業、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壓力過大,可能導致自信心受挫。學會合理減壓,如運動、冥想、旅游等,有助于緩解壓力。 5. 缺乏自我認知:對自己的優點、特長認識不足,也會缺乏自信。可以通過自我反思、他人評價等方式,更全面地了解自己。 總之,幫助孩子建立自信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時間。家長要保持耐心,鼓勵孩子積極嘗試,逐步克服面對社會時的不自信。
2025-01-15 04:1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您所說的問題是很多家長同樣感到困惑的問題,不必擔心,孩子不可能像成人一樣,所以當遇到不成功的事就會急躁,這是可以理解的.您可以讓孩子做感興趣的事,培養孩子的耐心,您學會欣賞,而不是訓斥,相信您的孩子很快就能找到自信心的!
2015-12-15 19:2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活潑是孩子天性!對四歲的孩子你不能以大人的標準來衡量;并且四歲的幼兒手部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全,寫不好數字那是正常的;且幼兒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新鮮事物所轉移的。這時大人切不可強行壓制,不妨和孩子一起去探索新事物,讓幼兒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平時可以利用孩子較感興趣的畫畫、折紙、剪紙來鍛煉孩子的手部肌肉以及耐心。平時發現孩子的優點以及進步是要及時的給予表揚。給父母的一句話:不要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我想你們也是要鍛煉自己的耐心。
2015-12-15 18:0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這么小的孩子本來做一件事情的持續性就不長,如果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當然會想放棄。如果幾次都這樣,久而久之,自信心當然會下降,下次再做同樣的事時會更沒信心,更沒耐心。最好找件他能做到的事讓他做,在他成功后多鼓勵他,幫他找回自信。還可以做些訓練耐心的游戲,潛移默化。也可適當利用條件誘惑他,成功后表揚他,讓他體驗完成一件事的喜悅。但如果幾次后發現他只是對引誘他的條件感興趣,對做成一件事本身沒興趣,那就改變策略。對孩子要耐心引導,還要和幼兒園老師溝通,和老師達成共識。否則他在家有家長鼓勵,在幼兒園卻沒有老師的欣賞,他也可能會失去信心。
2015-12-15 15:4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人們開拓進取、向上奮進的動力,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質。我國屢獲世界女子乒乓球單打冠軍的鄧亞平,當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主持人問她怎么屢獲冠軍的?她翹起姆指說:“我自信!”自信心在個人成長和事業成就中具有顯著的作用。這種心理品質應該從小培養,從家庭起步。培養幼兒具有自信心,對孩子的發展十分重要。一個幼兒如果缺乏自信心,常常表現膽怯、遇事畏縮不前、害怕困難、不敢嘗試,孩子的認知能力、動手能力、交往能力及運動能力等發展就緩慢;相反,一個幼兒具有自信心,膽子大,什么事都敢嘗試,積極參與,各方面發展就快。自信心是面向未來培養新一代建設者的主要目標之一,孩子未來所面對的是充滿挑戰的社會,家長要重視自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使他們將來成為充滿自信、有堅強毅力和足夠勇氣的人,昂首闊步走向社會,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迎接新世紀的各種挑戰。家長怎樣培養幼年子女的自信心呢?1、相信孩子不少家長總認為孩子年紀小,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相信孩子。家長的這種認識會直接影響自己的教養態度和教養方式,關系到孩子的發展。所以,作為家長,要相信自己的孩子,這一點至關重要。首先要相信,孩子雖小卻具有巨大的學習與發展的潛力,這是現代科學研究所證明了的。持這種認識的家長一般都能比較放手地培養孩子,并經常會對孩子說:“孩子,你行!”幼兒是以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來認識自己的,只要家長認為他行,孩子就自然會產生自信,能主動去動手動腦,勇于探索、嘗試,從而獲得較快發展;另外,家長還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向上的心,這一認識也很重要,它能使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持積極的心態,去支持、鼓勵孩子,從而使孩子在其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情緒,并充滿自信。許多教子有方的家長,都總結過這一條寶貴的經驗。2、放手培養孩子一般長到兩歲以后,動作、言語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這時,他們往往會表現出強烈的獨立意識和自主的愿望,什么都要自己來。人們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嬰幼兒也是不知天高地厚,常常不自量力的。但這種“我自己來”的愿望卻體現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表現出一種原始的、尋求自我肯定的需要。我們常見嬰幼兒每當要去做事遇到家長阻攔時,他們會執拗地嚷嚷:“我長大了,我長大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去壓抑孩子,更不能說:“你不行!”而應利用嬰幼兒的這種自我認識和愿望,善于引導,給予援助,滿足他們“我自己來”的需求。中央電視臺1995年在《生活空間》中曾報道過一名3歲幼兒,名叫茜茜。她看見媽媽在用拖把拖地,也搶著要去拖,明智的母親便幫他扶著拖把的上端,給予支持讓她拖幾下,以滿足她的要求并使她感到“我行!”——這種感覺很重要,它是自信的基礎。1997年我看到《生活空間》又一次報導了茜茜,這時5歲的茜茜已表現出高度的自信、思維活躍、膽大、有主見、活潑開朗,看上去發展得相當好。另外,孩子是在活動中獲得發展的,家長要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放手讓孩子進行各種活動。在活動中不僅能促使孩子的身體和各種能力的發展,而且能使之產生對環境的控制感并獲得成功的歡樂,從而增強自信。如果家長總是把孩子限制在狹窄的空間,或事事越俎代庖,什么都不讓孩子去做,無異便是剝奪了孩子通過活動樹立自信心的機會,并容易導致能力低下、依賴、膽怯和自卑。3、多鼓勵一位名人曾說:“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自信。”這說明成人積極的教養態度對孩子影響很大。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講到孩子心理特點時指出:“小孩子喜歡成功的”、“小孩子喜歡稱贊的”,如三歲的孩子喜歡拿著他的“作品”給爸爸媽媽看,是希望得到夸贊,到了四五歲這種喜歡稱贊的心理會更加濃厚。做父母的應利用幼兒這一心理特點,無論孩子做什么事,只要他去干就要給于肯定與鼓勵。還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和成功,給予適當贊賞,使他們積累積極的情感體驗。再有,鼓勵也包括接納孩子的失敗與不足,因為孩子正是在歷經錯誤與失敗的過程中進行學習的。所以,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家長就要給予肯定和支持,要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孩子的過失。千萬不要總盯著孩子做得不好或不足的地方,去挑毛病。家長若對孩子否定多、指責多,就會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4、勿要求過高家長普遍對孩子有較高的期望與要求,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期望過高。父母對孩子發展所確立的標準要適應,應考慮自己孩子本身的特點和能力,不能主觀地總用過高標準去要求孩子。標準過高孩子達不到,屢遭失敗,產生持續失敗的挫折感,積累“我不行”的消極情感體驗,就容易使孩子喪失自信心。另外,有些做父母的教育孩子時總想一步到位,急于求成,也是不實際的,忽視了孩子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或曲折的過程。例如,兩三歲的嬰幼兒要求他們自己吃飯,開始自己吃時經常會撒得滿桌,這時母親不僅不能指責,還應對孩子說:“寶寶真能干,會自己吃飯了!”與此同時,耐心教給他怎樣吃就能吃得更好。須知,孩子做事總從不會到會,從做不好到做得好的,這是發展規律,要求過高、過急都不利于孩子的發展。再有,有些盼子成才的家長常常盼望自己的孩子處處強過別人,慣于橫向攀比。例如,有的家長到幼兒園看孩子的活動,每當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不如別人之處,便對孩子說;“瞧,某某比你唱得好!”“某某畫得比你強多了!”……以別人的優勢比自己孩子的不足。家長的本意可能是想刺激自己的孩子趕上別人,但這種橫向攀比,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因為,孩子們的發展速度與方向都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年齡越小,個體差異越大,孩子在發展上各有長短,要求自己的孩子處處強過別人,是非常不實際的,家長們千萬別作這樣的攀比。5、家園合作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家庭和幼兒園要經常溝通,互相配合。特別對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更需要家園相互配合,協同教育。家園配合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成功實例是不少的。例如,某幼兒園中班一名女孩萌萌,平日表現膽怯、自卑,在集體活動中總是尾隨別人,她在班上從不敢當眾發言,更不敢當眾表演。為培養她的自信心,家長與幼兒園老師共同研究教育對策。她們根據萌萌愛聽故事的特點,首先在家中利用雙休日召開家庭故事會,請萌萌平日熟悉的小伙伴來參加,爸爸、媽媽、孩子們都來講故事,鼓勵萌萌也參與。只要萌萌能講,不論講得如何都及時給予夸贊、獎勵。第二天送孩子入園時,家長便將她在家中的進步和積極表現當著萌萌的面告訴老師;幼兒園老師在班里也開故事會,先讓萌萌在小范圍講,逐步鼓勵她給全班小朋友講,每一次講完故事都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鼓勵,每一次萌萌在幼兒園講了故事老師都不忘當家長來接孩子時,將她的進步當著萌萌的面告訴家長,予以強化。經過多次鍛煉,萌萌的故事講得有聲有色,畢業典禮上她還給全體大班兒童的家長表演節目,與兩年前相比判若兩人,成為一個活潑、開朗、充滿自信的孩子,順利跨入了小學校。
2015-12-15 14:3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