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毒性腦膜炎和結核性腦膜炎的診斷較為復雜,不能僅依靠腰穿和核磁共振的結果來確診。需要綜合患者的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影像學表現以及治療反應等多方面因素。 1. 癥狀:病毒性腦膜炎常表現為發熱、頭痛、嘔吐等,而結核性腦膜炎可能還會有低熱、盜汗、乏力等全身癥狀。 2. 體征:包括腦膜刺激征的程度和類型等。 3. 實驗室檢查:除了腰穿腦脊液的檢查,還包括血常規、血生化、結核菌素試驗等。 4. 影像學表現:核磁共振的異常信號特點、部位等對診斷有一定幫助,但不是確診的唯一依據。 5. 治療反應:對抗病毒或抗結核治療的效果也可作為診斷的參考。 總之,對于這種情況,需要綜合分析各項檢查結果和臨床表現,必要時可能還需要進行其他檢查或觀察治療效果,才能明確診斷是病毒性腦膜炎還是結核性腦膜炎。
2025-01-14 17: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結核性腦膜炎(Tubercolousmeningitis)是小兒結核病中最重要的一種類型,一般多在原發結核感染后3個月一1年內發病,多見于1~3歲的小兒.結核性腦膜炎從起病到死亡的病程約3~6周,是小兒結核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在抗結核藥物問世以前,其死亡率幾乎高達100%.我國自普遍推廣接種卡介苗和大力開展結核病防治以來,本病的發病率較過去明顯下降,預后有很大改善,若早期診斷和早期合理治療,大多數病例可獲痊愈.但如診斷不及時,治療不洽當,其死亡率及后遺癥的發生率仍然較高.因此,早期診斷及合理治療是改善本病預后的關鍵.
2015-12-15 22:3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結核性腦膜炎(Tubercolousmeningitis)是小兒結核病中最重要的一種類型,一般多在原發結核感染后3個月一1年內發病,多見于1~3歲的小兒.結核性腦膜炎從起病到死亡的病程約3~6周,是小兒結核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在抗結核藥物問世以前,其死亡率幾乎高達100%.我國自普遍推廣接種卡介苗和大力開展結核病防治以來,本病的發病率較過去明顯下降,預后有很大改善,若早期診斷和早期合理治療,大多數病例可獲痊愈.但如診斷不及時,治療不洽當,其死亡率及后遺癥的發生率仍然較高.因此,早期診斷及合理治療是改善本病預后的關鍵. 一,發病機現與病理改變 (一)發病機理 小兒結核性腦膜炎常為全身性血行播散性結核的一部分,根據國內資料1180例結核性腦膜炎中,診斷出粟粒型結核者占44.2%.152例結核性腦膜炎的病理解剖中發現有全身其它臟器結核病者143例(占94%),合并肺結核者142例(93.4%),其中以粟粒型肺結核占首位. 原發結核病病變行成時,病灶內的結核桿菌可經血行而停留在腦膜,腦實質,脊髓內,形成隱匿的結核病灶,包括結核節結,結核瘤.當上述病灶一旦破潰.結核菌直接進入蛛網膜下腔,造成結核性炎癥.此外,腦附近組織如中耳,乳突,頸椎,顱骨等結核病灶,亦可直接蔓延,侵犯腦膜,但較為少見. 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生,與患原發結核時機體貼的高度過敏性有關.從發病原理來看,結核性腦膜炎系繼發性結核病,因此,應重視查找原發病灶.但也有少數病例,原發病灶已愈或找不到,對這類病例,更應提高警惕,以免誤診. (二)病理改變 1.腦膜腦膜彌漫性充血,腦回普遍變平,尤以腦底部病變最為明顯,故又有腦底腦膜炎之稱.延髓,橋腦,腳間池,視神經交叉及大腦外側裂等處的蛛網膜下腔內,積有大量灰白色或灰綠色的濃稠,膠性滲出物.濃稠的滲出物及腦水腫可包圍擠壓腦神經,引起腦神經損害.有時炎癥可蔓延到脊髓及神經根. 2.腦血管早期主要表現為急性動脈內膜炎.病程越長則腦血管增生性病變越明顯,可見閉塞性動脈內膜炎,有炎性滲出,內皮細胞增生,使管腔狹窄,終致腦實質軟化或出血.北京兒童醫院152例結核性腦膜炎病理檢查,發現腦血管病變者占61.2%. 3.腦實質炎性病變從腦膜蔓延到腦實質,或腦實質原來就有結核病變,可致結核性腦膜腦炎,少數病例在腦實質內有結核瘤.152例結核性腦膜炎病理檢查,有結核性腦膜腦炎者占75%,有單發或多發結核瘤者占16.4%. 4.腦積水結核性腦膜炎常常發生急性腦積水腦水腫.初期由于脈絡膜充血及室管膜炎而致腦脊液生成增加;后期由于腦膜炎癥粘連,使腦蛛網膜粒及其它表淺部的血管間隙神經根周圍間隙腦脊液回吸收功能障礙,這兩種情況,可致交通性腦積水.濃稠炎性滲出物積聚于小腦延膜池或堵塞大腦導水管有第四腦室諸孔,可致阻塞性腦積水.腦室內積液過多或使腦室擴大,腦實質受擠壓而萎縮變薄,上述病理資料證實.有腦室擴張者占64.4%,且腦積水發生甚早,有4例在病程1周即已發生明顯腦積水. (三)結核性腦膜炎的病理分型 根據病理改變,結核性腦膜炎可以人靈4型: 1.漿液型其特點是漿液滲出物只限于顱底,腦膜剌激征及腦神經障礙不明顯,腦脊液改變輕微.此型屬早期病例. 2.腦底腦膜炎型炎性病變主要位于腦底.但漿液纖維蛋白性滲出物可較彌漫.其臨床特點是明顯的腦膜剌激征及顱神經障礙,有不同程度的腦壓增高及腦積水癥狀.但無腦實質局灶性癥狀,腦脊液呈典型的結核性腦膜炎改變.此型臨床上最為常見. 3.腦膜腦炎型炎癥病變從腦膜蔓延到腦實質.可見腦實質炎性充血,多數可見點狀出血,少數呈彌漫性或大片狀出血,有閉寒性脈管炎時,可見腦軟化及壞死.部分病例可見單發或多發結核瘤.可引起局灶性癥狀.除腦膜剌激征,顱神經受損及腦實質損害癥狀不相平行.本型以3歲以下小兒多見,遠較前兩型嚴重,病程長,遷延反復,預后惡劣,常留有嚴重后遺癥. 4.結核性脊髓軟硬腦膜炎型(脊髓型)炎性病變蔓延到脊髓膜及脊髓,除腦和腦膜癥狀外.有脊髓及其神經根的損害癥狀.此型多見于年長兒,病程長,恢復慢,如未合并腦積水,死亡率不高.但常遺留截癱等后遺癥. 二,臨床表現 結核性腦膜炎起病常較緩慢,但也有驟起者. (一)典型結腦的臨床表現可分為三期: 1.前驅期(早期)約1~2周,一般起病緩慢,在原有結核病基礎上,出現性情改變,如煩躁,易怒,好哭,或精神倦怠,呆滯,嗜睡或睡眼不寧,兩眼凝視,食欲不振,消瘦,并有低熱,便秘或不明原因的反復嘔吐.年長兒可自訴頭痛,初可為間歇性,后持續性頭痛.嬰幼兒表現為皺眉,以手擊頭,啼哭等. 2.腦膜剌激期(中期)約1~2周主要為腦膜為及顱內壓增高表現.低熱,頭痛加劇可呈持續性.嘔吐頻繁,常呈噴射狀,可有感覺過敏,逐淅出現嗜睡,意識障礙.典型腦膜剌激征多見于年長兒,嬰兒主要表現為前囟飽滿或膨隆,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亢進.若病情繼續發展,則進入昏迷狀態,可有驚厥發作.此期常出現顱神經受累病狀,最常見為面神經,動眼神經及外展神經的癱瘓,多為單側受累,表現為鼻唇溝消失,眼瞼下垂,眼外斜,復視及瞳孔散大,眼底檢查可見視神經炎,視乳突水腫,脈絡膜可偶見結核節結. 3.晚期(昏迷期)約1~2周意誤障礙加重反復驚厥,神志進入半昏迷,昏迷狀態,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呼吸節律不整甚至出現潮式呼吸或呼吸暫停.常有代謝性酸中毒,腦性失鐵鈉綜合征,低鉀積壓癥等水,電解質代謝紊亂.最后體溫可升至40℃以上,終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www.med126.com (二)非典型結核性腦膜炎 1.較大兒音患結腦時,多因腦實質隱匿病灶突然破潰.大量結核菌侵入腦脊淮引起腦膜的急驟反應.起病急,可突然發熱,抽搐,腦膜剌激征明顯,肺及其它部位可無明顯的結核病灶;外周血象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百分率增高;腦脊淮輕度混濁,白細胞數可≥1×109/L(1000/mm3)以中性粒細胞占多數,易誤診為化膿性腦膜炎. 2.有時表現為顱內壓持續增高征象,低熱,進行性頭痛,逐漸加劇的噴射嘔吐.可見視神經乳突水腫及動眼,外展,面神經受累癥狀,腦脊液壓力增高,白細胞輕度增加,蛋白增多,糖減少,氯化物正常,腦超聲波檢查提示腦室擴張或有中線位移,腦掃描可見放射性素濃染區,易被誤診為腦膿腫或腦腫瘤. 3.因中耳,乳突結核擴散所致者,往往以發熱,耳痛,嘔吐起病,易誤診為急性中耳炎,出現腦膜剌激征時易誤為中耳炎合并化腦,如出現局限性神經系統定位體征時,則易誤為腦膿腫. 4.六個月以下的小嬰兒,全身血行播散性結核時,可繼發結腦,或同時發生結腦,發燒,肝脾淋巴結腫大,可伴有皮疹,但胸片可見粟型肺結核.該文章轉載自醫學全在線:http://www.med126.com/edu/200810/24987.shtml
2015-12-15 14:4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