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七歲小孩在治療某種疾病時已經喝了一定數量的藥物,但還需根據病情恢復情況、藥物療效、個體差異、治療周期以及醫生建議等來綜合判斷還需喝幾盒。 1. 病情恢復情況:如果孩子的癥狀明顯改善,接近痊愈,可能不需要再喝很多。但如果癥狀仍未完全消除,可能還需要繼續服用。 2. 藥物療效:不同藥物的作用機制和效果不同。有些藥物起效快,可能所需療程短;而有些藥物起效慢,需要更長時間的服用。 3. 個體差異:每個孩子的身體對藥物的吸收和反應不同。有的孩子可能對藥物敏感,恢復較快;有的則可能較慢。 4. 治療周期:某些疾病有固定的治療周期,比如 2-3 周為一個療程。如果未達到療程,可能還需繼續服用。 5. 醫生建議:醫生會根據孩子的各項檢查結果和臨床表現,給出最準確的建議。 總之,不能單純依據已喝的盒數來決定還需喝幾盒,要綜合多方面因素,以確保孩子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療。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復診,聽從醫生的專業意見。
2025-01-15 21:5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一般說來,寶寶在1歲或1歲半時,就開始能在夜間控制排尿了,尿床現象已大大減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歲甚至2歲半后,還只是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這依然是一種正常現象,大多數孩子3歲后夜間不再遺尿。遺尿癥是指5歲以后每周至少有一次遺尿者,并不包含偶然一次的尿床。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雖然有一些疾病可使孩子患遺尿癥,但對于大多數尿床的孩子而言,尿床是一種機能性的問題,只要父母注意看護并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孩子尿床的因素,孩子尿床是可以糾正的。有一些孩子尿床有遺傳因素,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男孩中,孩子的父親小時候也往往尿床,這種情況引起的尿床,有時可到青春期才自愈。引起尿床的疾病有:蟯蟲癥(蟲體對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腎臟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癥、脊柱裂、脊髓損傷、骶部神經功能障礙、癲癇、大腦發育不全、膀胱容積過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遺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絕大多數孩子的尿床與精神因素、衛生習慣、環境因素等有關。精神因素有:孩子入睡前玩得太累或興奮過度;孩子曾受了驚嚇甚至是害怕尿床受到責罵等。不良衛生習慣有:父母照顧不周;沒有給孩子進行及時的排尿訓練如長期使用一次性尿布,孩子對排尿的行為沒有敏感的反應;孩子的內褲太緊、局部沒有清洗尿漬刺激等。環境因素有:突然換新環境;氣候變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飲水過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間有便意時沒有及時把尿等都會造成孩子尿床。孩子睡眠過沉也是原因之一,據有關人士對尿床的孩子進行腦電圖觀察,的確存在著此因素。只要找到原因有針對性地給予糾正,孩子尿床現象必將大大減少并最終不再尿床。經常尿床的孩子往往膽小、敏感、易于興奮或過于拘謹。所以,父母還應從培養孩子的性格入手,來糾正尿床現象。孩子尿床往往是有規律的,如經常發生在某一時間,通常是在上半夜,有時可一夜多次。對待尿床的孩子,切忌打罵和羞辱性懲罰,那樣只能使孩子精神更加緊張而加重尿床現象。應該解除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樹立起信心,一旦孩子沒有尿床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孩子的尿床現象將會減少。父母應仔細觀察孩子的尿床與什么因素有關,并加以著重解決。只要不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尿床,父母就不必過于擔憂,父母要相信孩子能改正,這對孩子樹立信心很重要。生活中要加強孩子的個人衛生,注意清洗局部,內褲要天天換洗,尿濕后要及時更換。有的父母認為,讓孩子穿濕褲子,孩子難受了下次就改了,但濕褲子的寒冷或腌漬刺激可能讓孩子夜間又尿。孩子的臥具應干爽舒適,父母應在孩子經常尿床的時間提前一些叫醒孩子排尿。每天晚上入睡前先排尿,夜間父母對孩子的“表示”要能做出及時反應,不要讓孩子憋急了尿床。睡前不要給孩子看驚險電視或講恐怖故事,不要嚇唬孩子。白天不要讓孩子玩得太興奮,孩子太疲勞時更要及時把尿以防孩子睡得沉而尿床。對經常尿床的孩子,晚飯要吃得淡一些,晚上應少飲水和不要吃含水量多的水果。如果孩子超過3歲后仍頻頻尿床,除生活上予以糾正外,可在醫生指導下采用中西藥物及針灸等方法治療。
2015-12-16 12:0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