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后月經不調,中醫稱氣血兩虛,該咋辦?
15歲的時候來的第一次月經,后來月經一直有來,但是不規律,到了十八歲上大學之后幾乎半年來一次,去年到現在吃藥就來,不吃藥就不來,最近快一年沒來月經了,去看中醫說是氣血兩虛,氣血兩虛真的能導致閉經嗎?要怎么辦,做運動和鍛煉可以調節氣血兩虛嗎?這么久沒來來月經,子宮會萎縮嗎?我還是在校學生,希望醫生能幫幫我?: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氣血兩虛可能導致閉經。引起閉經的原因較多,如內分泌失調、子宮疾病、精神壓力、營養不良、藥物影響等。對于氣血兩虛導致的閉經,可通過藥物治療、飲食調理、運動鍛煉等方法改善。 1. 藥物治療:可選用烏雞白鳳丸、八珍益母丸、歸脾丸等中成藥,但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2. 飲食調理:多吃紅棗、桂圓、黑芝麻等補氣血的食物,保證營養均衡。 3. 運動鍛煉:適當運動如慢跑、瑜伽等,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但不能完全依靠運動來調節。 4. 心理調節:保持心情舒暢,減少精神壓力,避免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 5. 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 總之,閉經需要綜合調理。如果長時間閉經,應及時就醫,查明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
2025-01-15 15:3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月經不調是指月經失去正常規律性,其特征是經期提前或錯后7天以上為月經先期或后期,月經周期或前或后沒有規律為月經先后不定期,月經量或多或少為月經過多或過多少多吃一些胡蘿卜,豆芽,西紅柿,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經常喝些綠茶,都能有效預防和減輕電磁污染對人體的危害.
2015-12-16 12:5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一般人都是一月來一次月經,故稱“月經”。也有個別人,規律是倆月來一次,也屬正常,稱“并月”,也有人是三個月來一次,稱“季經”,也有人是半年來一次,也有人是一年來一次,甚至還有人終身不來月經,還照樣懷孕生子,人稱“暗經”。您的情況是否正常不能肯定,是否一直是這樣的規律?卵子是由我們通常所說的女性性腺——卵巢產生的,卵子直徑約為0.2mm。卵巢的主要功能除分泌女性必需的性激素外,就是產生卵子。女孩在胚胎時期約3~6孕周時就已形成卵巢的雛形。出生前,卵巢中已有400萬到500萬個卵母細胞形成。沒有卵泡或者不排卵的說法是不科學的!通常育齡婦女每個月經周期都會有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的,只是你沒有找準最佳時機而已。否則,月經從何而來?請重新復習月經生理,仔細領悟。當然,無排卵性月經是有的,但那是特例,不會連續發生的!一般來說,婦女只要有月經,就有可能排卵的,有排卵就有可能懷孕。通常所說的不排卵,多半是沒有找對排卵的時間而已。月經規律的話,排卵也相對規律,有利于受孕。但不是必然能懷孕!關鍵是找準您的排卵期,您可以看到您周圍有很多人月經不調,但人家生的小孩一個一個的。月經不調只是排卵時間不固定而已,不是你不孕的直接原因。懷孕是一項系統工程,與男方、女方以及雙方之間的多種因素相關,建議您去正規醫院專業科室做系統檢測治療。這樣可以少走彎路,以便早日懷孕!我們擁有可靠技術,國家正規單位,治療男女不孕不育癥可以費用大包干,孕媒教授王景安專家組能立字據簽協議確保您懷孕生育,否則,我們將不計成本全額退款給您,不讓您花冤枉錢!三倆月內懷孕者很多!關鍵是能讓您懷孕生育那才算真本事!也可定做試管嬰兒,歡迎咨詢就診!詳細請搜索我sxwja的相關文章。祝您好孕!
2015-12-16 09:2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有性生活如果沒有避孕,月經延遲,首先要考慮懷孕的問題,自行測孕試紙測試懷孕的準確率75%,即使結果為陰性,目前也不能排除懷孕的可能。另外,月經延遲一周或是提前一周仍屬于正常的范圍。你的情況,建議繼續觀察,如果停經超過7-10天,可以到醫院進行早孕測試,或是血HCG的檢查,可以初步明確診斷。如果排除懷孕則就是月經不調了,引起的原因有很多,如精神因素、勞累、環境改變、藥物的影響、自身疾病的影響都是所致因素
2015-12-16 09:0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你這個情況最好是去全面的檢查看看看看你的子宮和附件是不是發育不正常,再就是檢查一下激素水平,后再對癥處理
2015-12-15 23:4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