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良性葡萄胎是一種異常妊娠,治療方法包括清宮手術、預防性化療、定期隨訪、對癥治療及健康管理等。 1.清宮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手段,通過手術清除子宮內的葡萄狀組織。術前要做好充分準備,如完善相關檢查、評估身體狀況。 2.預防性化療:對于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年齡大于 40 歲、子宮明顯大于停經月份等,可能會進行預防性化療,常用藥物有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放線菌素 D 等。 3.定期隨訪:治療后要嚴格定期隨訪,包括血 hCG 測定、B 超檢查等,以便及時發現惡變。 4.對癥治療:若患者出現貧血,要給予糾正貧血的治療;有感染時,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5.健康管理:患者要注意休息,加強營養,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勞累和性生活。 總之,良性葡萄胎的治療需要綜合多種方法,并在治療后密切隨訪,以確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康復。
2025-01-16 15:2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清宮:葡萄胎一經確診,即應立即清宮。一般采用電動吸刮術,一周后可再刮一次,術前應作好輸血準備,術時慎防子宮穿孔。為預防感染,手術前后均需使用抗生素。 手術開始后可靜脈點滴5%葡萄糖500ml+催產素5~10u,以減少術中出血,但不宜在手術開始前使用,以免宮口未開,子宮收縮將葡萄胎組織擠入宮壁血竇,向肺內擴散引起肺栓塞。 (二)卵巢黃素囊腫的處理:黃素囊腫在葡萄胎排出后均能自然消失,一般無需特殊處理,但如發生蒂扭轉,采取不同臥位均不能緩解則需及早剖腹探查。 (三)惡變的預防: 1.預防性子宮切除術 目前多不采用。但對年齡較大,無生育要求者也可考慮。2.預防性化療 預防性化療是預防葡萄胎惡變的有效手段。其化療批征:⑴年齡大于40歲;⑵滋養細胞高度增生或有間變;⑶刮出之葡萄組織以小葡萄為主;⑷hCG持續不下降或下降后又上升者;⑸無隨訪條件。 (四)隨訪葡萄胎排出后每周查一次hCG,陰性后每1~2月查一次,第二年每6月一次至少兩年。 在檢查hCG的同時要定期拍胸片。如果葡萄胎排出后2個月原尿hCG仍陽性,或一度陰性后又陽性,或肺內出現轉移陰影,應考慮惡變,立即化療。 為避免兩次發生葡萄胎或惡變應囑病人堅持避孕1~2年。
2015-12-16 18:3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葡萄胎又稱為水泡狀胎,一般認為與營養障礙(特別葉酸缺乏),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遺傳和免疫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真正的病因尚不明了,但通過病例的研究發現,葡萄胎的發生與營養狀況,社會經濟,年齡有關,建議您結合當地醫生對癥治療啊。
2015-12-16 15:4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這真是個不好的消息。清宮:葡萄胎一經確診。即應立即清宮。一般采用電動吸刮術。一周后可再刮一次。術前應作好輸血準備。術時慎防子宮穿孔。為預防感染。手術前后均需使用抗生素。不過你還年輕,清宮后半年或者一年就可以再次懷孕了。
2015-12-16 10:4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一)清宮:葡萄胎一經確診,即應立即清宮。一般采用電動吸刮術,一周后可再刮一次,術前應作好輸血準備,術時慎防子宮穿孔。為預防感染,手術前后均需使用抗生素。 手術開始后可靜脈點滴5%葡萄糖500ml+催產素5~10u,以減少術中出血,但不宜在手術開始前使用,以免宮口未開,子宮收縮將葡萄胎組織擠入宮壁血竇,向肺內擴散引起肺栓塞。 (二)卵巢黃素囊腫的處理:黃素囊腫在葡萄胎排出后均能自然消失,一般無需特殊處理,但如發生蒂扭轉,采取不同臥位均不能緩解則需及早剖腹探查。 (三)惡變的預防: 1.預防性子宮切除術 目前多不采用。但對年齡較大,無生育要求者也可考慮。2.預防性化療 預防性化療是預防葡萄胎惡變的有效手段。其化療批征:⑴年齡大于40歲;⑵滋養細胞高度增生或有間變;⑶刮出之葡萄組織以小葡萄為主;⑷hCG持續不下降或下降后又上升者;⑸無隨訪條件。 (四)隨訪葡萄胎排出后每周查一次hCG,陰性后每1~2月查一次,第二年每6月一次至少兩年。 在檢查hCG的同時要定期拍胸片。如果葡萄胎排出后2個月原尿hCG仍陽性,或一度陰性后又陽性,或肺內出現轉移陰影,應考慮惡變,立即化療。 為避免兩次發生葡萄胎或惡變應囑病人堅持避孕1~2年。
2015-12-16 07:4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