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的病因、癥狀及日常注意事項有哪些?
濕疹的原因:濕疹濕疹是一種常見的表皮的炎癥,其特點為急性期皮損多形性(紅斑、丘疹、水皰等),有滲出傾向,自覺搔癢;慢性期常以苔蘚樣變為主,易反復。引起濕疹的原因有許多,常不易穩定。例如:進食某些食物如魚、蝦、蛋、牛羊肉等;吸入某種花粉,塵螨、羊毛等;病灶感染(如扁桃體炎,齲齒等),腸道寄生蟲;生活環境中的日光、炎熱、干燥等;多種化學物質如化妝品、肥皂、合成纖維等。這些均可為發病因素。消化不良,胃腸功能失調、新陳代謝異常亦可成為誘因,其它如神經因素、體質因素亦常與本病有關。臨床表現根據濕疹發病緩急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期。濕疹的治療方法:濕疹的治療是多方面的,濕疹是皮膚病的易反復病,單靠藥物是比較困難的,應該是藥物和生活飲食相結合起來,這個是我的經驗。藥物現在大多是西藥,也有激素成分在里面的,一般不宜長時間使用,可以少量的用,時間不宜太久。中藥是治療濕疹的首選,一般不會有太大的依賴性。如nettopicao,針對慢性各型濕疹效果顯著。生活飲食要有規律,飲食一定清淡,誘導濕疹的食物盡量少進。以免發的厲害。像海鮮、辛辣、牛羊肉等,好了。希望能幫助大家,這是多年來濕疹的總結!濕疹日常應該注意事項:按病程不同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1)急性濕疹:發病急,常呈對稱分布,以頭面、四肢和外陰部好發。在病程發展中,紅斑、丘疹、水皰、膿皰、糜爛、結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現,但常有2-3種皮疹同時并存或在某一階段以某型皮疹為主。常因劇烈瘙癢而經常搔抓,使病情加重。(2)亞急性濕疹:急性濕疹炎癥、癥狀減輕后,皮疹以丘疹、鱗屑、結痂為主,但搔抓后仍出現糜爛。(3)慢性濕疹:多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演變而成,亦可開始即呈現慢性炎癥。患處皮膚浸潤增厚,變成暗紅色及色素沉著。持久不愈時,皮損紋變粗大,表現干燥而易發生皸裂。常見于小腿、手、足、肘窩、外陰、肛門等處。(4)慢性濕疹患者要注意“脾虛夾濕”偏濕者皮膚的水泡較多,搔后泡破滲出黏體,患者會有疲倦、胃口欠佳等癥狀,中醫以除濕止癢湯治療。(5)慢性濕疹患者要注意“脾虛夾濕”的問題,病情日久,患者皮膚會呈現暗淡不紅、滲液少、有淡黃色的脫屑或結痂的斑片,臉色也較蒼白,胃口不好、腹脹、排便稀軟,中醫多采用除濕胃苓湯治療。此外,也有部分慢性濕疹患者屬于“血燥”型,皮膚會變得粗糙、肥厚,表面有抓痕、血痂,膚色暗淡甚至有色素沉淀。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表皮炎癥,病因復雜多樣,癥狀表現也各有不同,日常注意事項較多。病因包括飲食因素、環境因素、感染因素、體質因素、神經因素等。癥狀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期。日常要注意飲食、皮膚護理等。 1.病因: 飲食因素:進食魚、蝦、蛋、牛羊肉等可能引發濕疹。 環境因素:生活環境中的日光、炎熱、干燥等可成為誘因。 感染因素:病灶感染如扁桃體炎、齲齒、腸道寄生蟲等。 體質因素:消化不良、胃腸功能失調、新陳代謝異常等。 神經因素:神經緊張、焦慮等也常與本病有關。 2.癥狀: 急性濕疹:發病急,常對稱分布,多型皮疹可循序出現,因劇癢搔抓可使病情加重。 亞急性濕疹:炎癥癥狀減輕,皮疹以丘疹、鱗屑、結痂為主,搔抓后仍會糜爛。 慢性濕疹:由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演變,患處皮膚浸潤增厚,易干燥皸裂。 3.日常注意事項: 飲食規律清淡,避免海鮮、辛辣、牛羊肉等易誘發濕疹的食物。 注意皮膚保濕,避免過度搔抓。 穿著寬松舒適的衣物,減少對皮膚的摩擦。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緊張。 總之,濕疹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積極配合治療,以促進病情的恢復。
2025-01-16 01:5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濕疹的產生尚可由苦悶、疲勞、抑郁、憂慮、緊張、情緒激動、失眠等神經精神因素及日光、紫外線、寒冷、潮濕、干燥、摩擦等氣候、物理因素所引起。此外慢性腸胃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腸寄生蟲以及新陳代謝障礙、內分泌失調等因素皆是濕疹發生的原因。
2015-12-17 03:3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濕疹尚無特效療法,多采用對癥治療。以內服抗組胺藥物治療為多,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撲爾敏、賽庚啶等,既可單用或聯用,還可與鎮靜藥、維生素C等合用。
2015-12-17 03: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濕疹的原因和誘發的因素常因個體因素和疾病的不同階段而異,因此不易確定。其誘因可分為外因和內因。前者在食物方面常見的有魚、蝦等,吸入方面的如花粉、塵螨、羊毛等,微生物如體表化濃性球菌和淺表真菌的感染,生活環境中的如日光、炎熱、干燥,各種動物皮毛、皮屑,及各種化學物質如化妝品、肥皂、合成纖維等。
2015-12-16 22:1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癥性皮膚病。中醫認為主要是因為胃腸濕熱、風濕蘊膚、濕熱蘊結、血虛風燥等導致體內濕熱,濕毒過盛而引起的,因自身體內功能的失調而發病。臨床表現包括瘙癢,紅斑,脫屑及成群的丘皰疹等癥狀。發病原因:生活環境,氣候條件,長時間接觸化學性的東西,體內濕熱或過敏體質等。建議:到正規專科醫院查明發病誘因,采用以清熱利濕為主并佐以祛風為輔的中藥,進行內在的調理性治療.如果是急性期發病患者,癥狀癢的較嚴重,可以配合一些抗組胺,抗過敏的西藥一起治療。治療建議:急性發病期可以用抗組胺類的的藥物,糖皮質激素藥膏外用(時間不易超過一周),抗微生物的藥物等治療。慢性濕疹患者建議從中醫散風祛濕、清熱利濕、滋陰養血潤燥止癢等方面辯證用藥。注意事項:盡可能找到疾病的發病或發展加重的原因。1.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食物.2.多喝水,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保持每天通便的習慣.3.避免外界各種刺激(搔抓,熱水燙洗,肥皂擦洗)和易過敏與刺激性食物.4、保持皮膚的清潔,防止皮膚的感染。
2015-12-16 14:2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