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檢查無問題但沒精神,如何擺脫亞健康
在醫院檢查身體沒有問題,但就是沒有精神,看書說是亞健康的表現,請問怎樣遠離它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無想得到怎樣的幫助:謝謝在線醫生幫忙給看看。萬分感謝。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亞健康狀態表現為身體無明顯疾病卻精神不佳,可能由不良生活方式、心理壓力、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睡眠不足等因素導致。 1. 不良生活方式:長期熬夜、吸煙、酗酒等,會擾亂身體正常節律。應養成規律作息,戒煙限酒。 2. 心理壓力:工作、生活中的壓力過大,易使人疲憊。可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 3. 缺乏運動:身體機能得不到鍛煉,活力下降。每周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 4. 飲食不均衡:營養攝入不足或不均衡,影響身體機能。多吃蔬菜水果,保證蛋白質攝入。 5. 睡眠不足:會影響大腦和身體的恢復。創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保證每天 7 - 8 小時睡眠。 總之,要擺脫亞健康狀態,需要從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調整,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生活習慣。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建議及時就醫。
2025-01-16 22:0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利民 主治醫師
石家莊市長安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其他
預防保健科
-
考慮不排除可能是氣血兩虛。可能與體質虛弱,營養不良,氣血虛虧,肝腎虛弱等有關,需要加強營養,增加維生素,蛋白質等,也可以中醫中藥辯證等治療。另外,必要的體育鍛煉戶外運動也是必不可少的,對身心健康都有好處。
2015-12-17 10:5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平時多注意減輕大腦興奮狀態精神放輕松點,可以口服七葉神安片和腦靈素.白天加強鍛煉,在身體比較疲乏的情況下一般會比較好,睡前做體操適當放松,避免服用興奮飲料,注意改善睡眠環境等
2015-12-16 21:0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亞健康是一種臨界狀態,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雖然沒有明確的疾病,但卻出現精神活力和適應能力的下降,如果這種狀態不能得到及時的糾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是界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游移狀態”、“灰色狀態”等的稱謂。世界衛生組織將機體無器質性病變,但是有一些功能改變的狀態稱為“第三狀態”,我國稱為“亞健康狀態”。1.平衡觀與亞健康 中醫理論認為健康人應是平衡協調的有機體,《素問·生氣通天論》有文:“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這里的“平”與“秘”均指平衡,以陰陽為綱指出平衡是“精神治”即身心健康的根本。《素問·調經論》也對平人進行定義:“陰陽勻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正常機體在一定限度內通過自我調節,維持人體陰陽氣血、升降出入的相對平衡。出現一定限度內的偏失,未成顯著疾病的狀態即為亞健康。 2.平衡觀在亞健康調治中的作用 中醫理論中“陰陽平衡即健康”的理念,為亞健康狀態的調治指明了方向。臨證做到“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素問·至真要大論》),理應收到較好效果。 ⒉1 指導辨證論治 中醫認為人體以陰陽為代表的臟腑,精、氣、血、津液的充盈和功能協調是最佳狀態,一言以蔽之:“陰平陽秘”,即完全健康。一旦陰陽之間這種平衡狀態出現偏離,可以概括為陰虛、陽虛、氣虛、痰濕等諸證,人體就會出現各種趨向病理的亞健康狀態。 ⒉2 指導藥物干預 利用藥物“溫、熱、寒、涼”之氣,“升、降、沉、浮”之性,可單味,也可復方,逆其病勢,“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以期平衡。如癥見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精神萎靡之氣虛證,可補氣以調虛。對于聲高氣急,煩躁易怒,舌紅苔黃燥的郁熱證,可瀉實以調情志。 ⒉3 指導保健品的選擇及飲食調節 市售保健品標注功能繁多,都聲明無毒副作用,但其性能多有寒熱之異,偏補者居多,偏瀉者亦不乏。黃氏認為中老年亞健康的發生與亂用保健補品相關。因此在使用時,要全面了解它的功效特點,根據體質的寒熱虛實選用。飲食要營養全面合理,既要重視五味對人體的促進作用,又要防止五味太過而損傷五臟。《素問·藏氣法時論》中所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當是對合理飲食的極好指導。 ⒉4 指導養生 中醫幾千年的養生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創造出多種方法:運動、氣功、導引吐納、情勝療法等。平衡觀要求大家在方法選擇上注意勞逸結合,平衡適度。例如喜可讓人情志愉悅,血脈通利,但過喜則“氣緩”。適量運動可促進血行,疏通經絡,改善體質,增強機能,但過勞則傷津耗氣。總之要“法于陰陽,合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以適合個體為度,以“陰陽平和”為法。
2015-12-16 1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