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膽結石、膽囊炎伴膽汁淤積是常見的膽道疾病,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飲食、感染、膽汁代謝異常等。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患者常出現惡心、嘔吐、疼痛等癥狀。 1. 病因: 飲食不當:長期高油高脂飲食,可導致膽汁成分改變,易形成結石。 細菌感染:膽道感染可引發炎癥,影響膽汁排泄。 膽汁代謝異常:膽固醇、膽紅素等代謝失衡,促使結石形成。 膽囊收縮功能減退:使膽汁淤積,增加發病風險。 遺傳因素:部分患者存在遺傳易感性。 2. 癥狀表現: 惡心嘔吐:膽汁排泄不暢,刺激胃腸道。 右上腹疼痛:炎癥刺激膽囊及周圍組織。 發熱:炎癥反應可能導致體溫升高。 黃疸:膽汁淤積嚴重時,膽紅素入血。 3.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可使用熊去氧膽酸膠囊促進膽汁排泄、消炎利膽片緩解炎癥、頭孢呋辛酯分散片抗感染。但藥物治療需遵醫囑。 手術治療:對于病情嚴重、藥物治療無效者,可行膽囊切除術。 膽結石、膽囊炎伴膽汁淤積需要及時就醫,明確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同時,患者應注意飲食清淡,規律作息,預防疾病發作。
2025-01-17 04:0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膽結石病又稱膽系結石病或膽石癥,是膽道系統的常見病,是膽囊結石,膽管結石(又分肝內,肝外)的總稱.膽道系統主要是為了行使運送,貯存,濃縮以及排泄膽汁的作用,因此倘若膽道系統本身解剖生理構造或者膽汁成分有所變異,則會在膽道系統任何部位形成固體結晶的「膽結石」,甚至造成膽道阻塞,更進一步刺激膽道系統衍生癌癥病變.雖然,膽結石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但經過幾千年的臨床觀察及研究,其真正導致結石的原因尚未很明確,但根據流行病學探討,發現膽結石以及其它膽道結石在病因,臨床癥狀,治療,疾病預防以及治療預后也不盡相同.膽結石是一種常見病,尤其是在20——25年齡段發病率高,膽結石還有一個特點:“重女輕男”.據有關資料統計,女性是男性的2到4倍,膽結石的形成與不良的習慣關系密切,常見的原因有:喜靜少動,身體肥胖,飲食過量,不吃早餐等,多孕多產的婦女更容易患膽結石. 事實上,膽結石與肝功能及膽汁的新陳代謝有關,由于肝機能異常亦會使得膽汁成分有所改變;因此,在臨床上慢性肝炎﹝尤其肝硬化﹞患者,有較高的膽結石罹患率.反之,其它膽道結石最常見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是由于膽管本身發生先天性狹窄,或者膽道受到腸管中潛進細菌﹝主要是大腸桿菌﹞的感染,而使得膽道內皮細胞損傷,再加上膽汁成分變異而形成結石. 再者,膽結石成分還是以膽汁為主﹝其余包括膽固醇,膽色素,甚至鈣離子﹞,而在正常的化學及物理環境下,大多數的人都不會產生膽結石,但假若個體本身飲食不當或膽道發生病菌感染,再加上排泄通路阻塞,則會使得其中過量的成分析出沉淀而形成結石.因此,在日常飲食習慣中,應該避免食用高醣類,高油脂類﹝甚至高膽固醇類﹞食物,以免使得膽汁中的三種脂類﹝膽固醇,卵磷脂以及膽汁酸﹞成分分配不均,而易析出結石結晶;假若個體攝取過多膽固醇類食物,則容易產生「膽固醇性結石」;此外,個體罹患習慣性便秘亦較易使得腸內細菌﹝尤其是大腸桿菌﹞沿著膽道上行而使得膽道發生細菌感染,如此容易生成結石;再者,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患者,亦較易得色素性結石.
2015-12-17 12:5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您所描述的患有膽結石,膽囊炎,這些疾病從而會導致膽汁淤積的,建議您最好選擇當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如果結石過大是需要手術治療的!
2015-12-17 11:4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急性膽囊炎acutecholecystitis的典型表現是進食油膩食物后,右上腹強烈絞痛,陣發性加重,常伴有右肩背部痛,惡心,嘔吐,發熱寒戰等等,嚴重時還有全身黃疸.檢查時右上腹部有壓痛,常可以摸到腫大的膽囊.查血常規發現血液中白細胞明顯升高,行膽囊超聲檢查常會發現膽囊增大,壁增厚,膽囊內結石.急性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的主要病因有三點:1.膽囊結石或蛔蟲阻塞膽囊管2.致病細菌侵入3.化學刺激等.這些因素引起膽囊管梗阻,膽囊內壓升高,膽囊粘膜層充血水腫滲出增多,此時為急性單純性膽囊炎;進一步膽囊全層炎癥,產生膿液,便發展為急性化膿性膽囊炎;如果不及時治療膽囊壁可能會壞死穿孔,膽汁流入腹腔,導致膽汁性腹膜炎. 病情較輕的急性膽囊炎主要進行保守治療,主要包括禁食,輸液,抗生素等等.病情危重或出現其他并發癥時則宜手術治療.一般的手術方法是直接切除膽囊,但病情危重,患者體質不能耐受復雜手術時也可暫時不切除膽囊,而行膽囊造口術,防止膽囊壞死穿孔,待到患者情況好轉后再次手術切除膽囊. 膽囊切除后由于散失了膽汁儲備功能,一次進食較多油膩性食物將會導致消化不良腹瀉,因此患者應注意規律清淡飲食,同時也應注意定期復查. 補充: 急性膽囊炎是膽囊的急性化膿性炎癥,80%伴有膽囊結石,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引起本病的常見原因包括:1.結石在膽囊管嵌頓引起梗阻,膽囊內膽汁郁積,濃縮的膽鹽損害膽囊粘膜引起炎癥.2.細菌感染,常見的致病菌為大腸桿菌,產氣桿菌,綠膿桿菌等,大多從膽道逆行而來.3.化學刺激:高濃度膽汁酸鹽刺激膽囊粘膜引起急性炎癥.近年來,隨著國人的飲食習慣的改變和高齡化,城市人的膽囊結石發病率明顯升高,故急性膽囊炎以城市居民為多,成年人發病率高,老年人發病率更高,肥胖女性發病率高,據統計女:男為2:1.本病急性癥狀反復發作可轉為慢性膽囊炎.目前本病外科治療治愈率高.病情輕的單純性膽囊炎可選用藥物治療;對于化膿性或壞疽性膽囊炎應及時手術治療,避免并發癥發生.[編輯本段]急性膽囊炎的病因 引起急性膽囊炎的常見原因包括: 1,結石在膽囊管嵌頓:引起梗阻,膽囊內膽汁郁積,濃縮的膽鹽損害膽囊粘膜引起炎癥. 2,細菌感染:常見的致病菌為大腸桿菌,產氣桿菌,綠膿桿菌等,大多從膽道逆行而來. 3,化學刺激:高濃度膽汁酸鹽刺激膽囊粘膜引起急性炎癥[1].[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1.突發性右上腹持續性絞痛,向右肩胛下區放射,伴有惡心,嘔吐.2.發冷,發熱,納差,腹脹.3.10%病人可有輕度黃疸.4.過去曾有類似病史,脂餐飲食易誘發.膽囊結石引起者,夜間發病為一特點.5.右上腹肌緊張,壓痛或反跳痛,莫菲(Murphy)征陽性.30%-50%病人可觸及腫大膽囊有壓痛.[編輯本段]診斷依據 1.白細胞總數>10×10的9次方/L核左移.2.腹部X線攝片膽囊區可見陽性結石.3.B超檢查示膽囊增大,壁厚>3.5mm,內有強光團伴聲影.4.靜脈膽道造影膽囊不顯影.5.CT或MR顯示膽囊結石. 診斷要點 (一)在病史中常有因食油膩食物后誘發史,和過去有經常反復發作史. (二)腹痛:位于右上腹,突然發作,為劇烈絞痛,或持續疼痛陣發性加劇,可放射至右肩背部.同時伴有發熱,惡心,嘔吐等. (三)右上腹部膽囊區有程度不同的壓痛,叩擊痛和肌緊張.有時可捫到腫大的膽囊.可伴有輕度黃疸. (四)白細胞計數常增高,中性白細胞也增高.如總數超過每立方毫米20000時,應考慮總膽管內感染嚴重或有積膿,甚至膽囊有壞死或穿孔的可能. (五)若同時出現寒戰,高熱,黃疸,應考慮膽管炎.急性梗阻性化膿膽管炎,必須早期認識,爭取及早手術治療,因為它可能引起危重的中毒性休克.總膽管完全梗阻時,大便可呈白陶土色.[編輯本段]治療原則 1.低脂飲食或禁食,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2.抗感染.3.解痙止痛.4.利膽.5.病情危重者可酌情應用激素.6.手術治療:手術指征有:藥物治療無效,癥狀加重者;有寒戰,高熱,白細胞20×10的9次方/L以上,膽囊腫大,明顯壓痛者;膽囊壞疽穿孔或有腹膜炎者;老年病人,癥狀重,可能發生穿孔者.手術方法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開腹膽囊切除術;膽囊造瘺術.[編輯本段]用藥原則 1.癥狀輕者口服33%硫酸鎂,顛茄合劑,聯合應用抗生素,2.癥狀嚴重者,加靜滴滅滴靈或頭孢類抗生素如菌必治西力欣等加強支持療法.3.禁食,輸液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編輯本段]輔助檢查 以“A”項檢查為主,“A”項查后不能確診或疑有其他并發病時加選“B”項檢查.
2015-12-17 06:2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膽結石有很多非常明顯的癥狀而且是可以治愈的膽結石病又稱膽系結石病或膽石癥,是膽道系統的常見病,是膽囊結石,膽管結石(又分肝內,肝外)的總稱.膽道系統主要是為了行使運送,貯存,濃縮以及排泄膽汁的作用,因此倘若膽道系統本身解剖生理構造或者膽汁成分有所變異,則會在膽道系統任何部位形成固體結晶的「膽結石」,甚至造成膽道阻塞,更進一步刺激膽道系統衍生癌癥病變.雖然,膽結石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但經過幾千年的臨床觀察及研究,其真正導致結石的原因尚未很明確,但根據流行病學探討,發現膽結石以及其它膽道結石在病因,臨床癥狀,治療,疾病預防以及治療預后也不盡相同.膽結石是一種常見病,尤其是在20——25年齡段發病率高,膽結石還有一個特點:“重女輕男”.據有關資料統計,女性是男性的2到4倍,膽結石的形成與不良的習慣關系密切,常見的原因有:喜靜少動,身體肥胖,飲食過量,不吃早餐等,多孕多產的婦女更容易患膽結石. 事實上,膽結石與肝功能及膽汁的新陳代謝有關,由于肝機能異常亦會使得膽汁成分有所改變;因此,在臨床上慢性肝炎﹝尤其肝硬化﹞患者,有較高的膽結石罹患率.反之,其它膽道結石最常見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是由于膽管本身發生先天性狹窄,或者膽道受到腸管中潛進細菌﹝主要是大腸桿菌﹞的感染,而使得膽道內皮細胞損傷,再加上膽汁成分變異而形成結石. 再者,膽結石成分還是以膽汁為主﹝其余包括膽固醇,膽色素,甚至鈣離子﹞,而在正常的化學及物理環境下,大多數的人都不會產生膽結石,但假若個體本身飲食不當或膽道發生病菌感染,再加上排泄通路阻塞,則會使得其中過量的成分析出沉淀而形成結石.因此,在日常飲食習慣中,應該避免食用高醣類,高油脂類﹝甚至高膽固醇類﹞食物,以免使得膽汁中的三種脂類﹝膽固醇,卵磷脂以及膽汁酸﹞成分分配不均,而易析出結石結晶;假若個體攝取過多膽固醇類食物,則容易產生「膽固醇性結石」;此外,個體罹患習慣性便秘亦較易使得腸內細菌﹝尤其是大腸桿菌﹞沿著膽道上行而使得膽道發生細菌感染,如此容易生成結石;再者,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患者,亦較易得色素性結石.
2015-12-17 03:1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