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多汗且中藥調理無效,夏天更嚴重,怎么辦?
手腳一直汗多,不是很熱的天手都是濕的,去年10月去看過中醫,說是脾(濕熱),開了的藥方是補氣的,吃了2個月的中藥,從沒間斷過,可是覺得病情并無改善,現在夏天來了,反倒覺得比之前更嚴重了。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手腳多汗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交感神經興奮、內分泌失調、遺傳因素、精神因素、某些疾病等。 1.交感神經興奮: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可能導致手腳汗腺分泌過多。可通過調節生活方式,如避免緊張焦慮、規律作息來改善。 2.內分泌失調: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可能引起多汗。需要針對原發疾病進行治療,如治療甲亢可使用甲巰咪唑、丙硫氧嘧啶等藥物。 3.遺傳因素:部分人天生多汗,可能與遺傳有關。日常注意保持手腳清潔干燥。 4.精神因素:長期精神緊張、壓力大容易多汗。要學會放松,如進行冥想、瑜伽等。 5.某些疾病:如感染性疾病發熱時會多汗,需治療原發病。 6.藥物因素: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導致多汗,必要時調整用藥。 手腳多汗若嚴重影響生活,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查明原因,采取針對性治療。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心情舒暢。
2025-02-12 23:5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根據您描述的情況你是出汗較多。出汗較多甚至不該出汗的時候大汗淋漓,一般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導致的,有的人甚至有睡眠的障礙。需要使用谷維素長期堅持治療。僅供參考祝你早日康復!
2015-12-18 01:4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從你的癥狀看是因為嚴重的腎陰虛引起的癥狀,如果性生活太頻繁就容易導致腎陰虛的是需要服用六味地黃丸和壯腰健腎丸治療效果比較好,不要有手淫和性生活了多吃一些補腎的食物比如枸杞和芝麻和豆芽等比較好。
2015-12-17 20:4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注意飲食和作息要規律少辛辣不能熬夜長期保持不要以為晚上不睡白天睡就可以補回來了這樣的想法是錯的因為很多器官的休息和排毒時間都只是在晚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屬于身體亞健康切記得長期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2015-12-17 16:0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汗證是指以汗出過度為主要表現的自汗、盜汗,其臨床特征是:①自汗表現為白晝時時汗出,動則益甚,常伴有氣虛不固的癥狀;盜汗表現為寐中汗出,醒后即止,常伴有陰虛內熱的癥狀。②無其他疾病的癥狀及體征。虛證當根據證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氣、養陰、補血、調和營衛;實證當清肝泄熱,化濕和營;虛實夾雜者則根據虛實的主次而適當兼顧。此外,由于自汗、盜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為共同病變,故可酌加麻黃根、浮小麥、糯稻根、五味子、牡蠣等固澀斂汗之品,以增強止汗的功能。1.肺衛不固癥狀:汗出惡風,稍勞汗出尤甚,易于感冒,體倦乏力,面色少華,脈細弱,苔薄白。治法:益氣固表。方藥:玉屏風散。本方為益氣固表止汗的常用方劑。方中以黃芪益氣固表止汗;白術健脾益氣,助黃芪益氣因表;少佐防風走表散邪,且助黃芪固表。汗出多者,可加浮小麥、糯稻根。牡蠣固表斂汗。氣虛甚者,加黨參、黃精益氣固攝。兼有陰虛,而見舌紅、脈細數者,加麥冬、五味子養陰斂汗。氣血不足,體質虛弱,而癥見汗出惡風,倦怠乏力,面色不華,舌質淡,脈弱者,可改用大補黃芪湯補氣血,固表斂汗。本方除含有玉屏風散的藥物外,尚有人參、山茱萸、茯苓、甘草、五味子等益氣固攝藥;熟地、川芎、肉蓯蓉等補益精血,補益之力遠較玉屏風散為強,故宜用于自汗之氣血不足及體虛甚者。2.營衛不和癥狀:汗出惡風,周身痠楚,時寒時熱,或表現半身、某局部出汗,苔薄白,脈緩。治法:調和營衛。方藥:桂枝湯。方中以枝枝溫經解肌,白芍和營斂陰,兩藥合用,一散一收,調和營衛;配以生姜、大棗、甘草,助其調和營衛之功。汗出多者,酌加龍骨、牡蠣固澀斂汗。兼氣虛者,加黃芪益氣固表。兼陽虛者,加附子溫陽斂汗。如半身或局部出汗者,可配合甘麥大棗湯之甘潤緩急進行治療。營衛不和而又表現倦怠乏力,汗出多,少氣懶言,舌淡,脈弱等氣虛癥狀者,可改用黃芪建中湯益氣建中,調和營衛。由瘀血阻滯導致者,兼見心胸不適,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或澀等癥者,可改用血府逐瘀湯理氣活血,疏通經絡營衛。3.心血不足癥狀:自汗或盜汗,心悸少寐,神疲氣短,面色不華,舌質淡,脈細。治法:補血養心。方藥:歸脾湯。方中以人參、黃芪、白術、茯苓益氣健脾,當歸、龍眼肉養血,酸棗仁、遠志養心安神,木香、甘草、生姜、大棗理氣調中,共奏益氣補血,養心安神之功。汗出多者,加牡蠣、五味子、浮小麥收澀斂汗。血虛甚者,加制首烏、枸杞子、熟地補益精血。4.陰虛火旺癥狀:夜寐盜汗,或有自汗,五心煩熱,或兼午后潮熱,兩顴色紅,口渴,舌紅少苔,脈細數。治法:滋陰除火。方藥:當歸六黃湯。方中用當歸、生地黃、熟地黃滋陰養血,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黃連、黃芩、黃柏苦寒清熱,瀉火堅陰;黃芪益氣固表。汗出多者,加牡蠣、浮小麥、糯稻根固澀斂汗。潮熱甚者,加秦艽、銀柴胡、白薇清退虛熱以陰虛為主,而火熱不甚,潮熱、脈數等不顯著者,可改用麥味地黃丸補益肺腎,滋陰清熱。5.邪熱郁蒸癥狀:蒸蒸汗出,汗液易使衣服黃染,面赤烘熱,煩躁,口苦,小便色黃,舌苔薄黃,脈象數。治法:清肝泄熱,化濕和營。方藥:龍膽瀉肝湯。方中以龍膽草、黃芩、梔子、柴胡清肝泄熱,澤瀉、木通、車前子清利濕熱,當歸、生地滋陰養血和營,甘草調和諸藥。里熱較甚,小便短赤者,加茵陳清解郁熱。濕熱內蘊而熱勢不盛,面赤烘熱、口苦等癥不顯著者,可改用四妙丸清熱除濕。方中以黃柏清熱,蒼術、薏苡仁除濕,牛膝通利經脈。汗出之時,腠理空虛,易于感受外邪,故當避風寒,以防感冒。汗出之后,應及時用干毛巾將汗擦干。出汗多者,需經常更換內衣,并注意保持衣服、臥具干燥清潔。
2015-12-17 15:3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