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腦囊蟲病治療后仍有癥狀且肝損,求良法
歲經常頭痛,失眠,頭皮麻木.CT檢查所見(平掃):有側頂葉區見片狀低密度病變,邊緣模糊,其內伴點片狀鈣化影,右側小腦,左額葉及右側顳葉亦可見多發點狀鈣化影,腦室系統未見異常,中線結構居中.CT診斷:右頂葉低密度病變,伴顱內多發病理鈣化.核磁檢查所見:雙側腦實質內可見散在斑點狀異常信號灶,呈長T1,長T2改變.注入造影劑GD-DTPA后未見異常強化,結合CT片為鈣化影,余腦實質內未見異常信號,腦室系統形態,大小及信號均未見異常,腦干形態及信號未見異常.以往診斷治療經過及效果:診斷:多發性腦囊蟲病.經口服吡奎酮,保肝,營養腦神經治療兩個療程后,現在還是有癥狀,并且,每次用藥5-6天肝轉氨酶就達到160-170以上,沒法繼續用藥.請問:有什么好的治療方法?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多發性腦囊蟲病治療較復雜,涉及疾病原理、治療方案選擇、藥物副作用處理、康復護理及預防復發等。 1.疾病原理:腦囊蟲病是由豬絳蟲的幼蟲寄生于腦組織引起。囊尾蚴在腦內可引起炎癥、水腫、神經損傷等。 2.治療方案:可考慮阿苯達唑,其能有效殺滅囊蟲,但需密切監測不良反應。還可用甲苯咪唑,對囊蟲也有一定作用。此外,也可試用氯硝柳胺。 3.藥物副作用處理:對于用藥后肝轉氨酶升高,應先暫停用藥,進行保肝治療,待肝功能恢復后再考慮調整治療方案。 4.康復護理:保證充足休息,避免勞累和精神緊張。飲食均衡,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 5.預防復發: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豬肉。加強個人衛生,勤洗手。 多發性腦囊蟲病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并注意康復和預防。
2025-02-12 03: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曉峰
太原顯微手外科醫院
一級
手外科
-
絕大多數是豬條蟲病的自體感染,或進食豬條蟲卵污染的水和食物引起感染的。因此,忌吃生肉或半生不熟的“米豬肉”,講究飲食衛生與個人衛生把好病從口入關,是預防本病的關鍵。囊蟲病殺蟲治療時易誘發高熱、頭痛、抽搐、腦水腫與癲癇發作,危險性大,故宜住院治療。囊蟲病眼型和腦室型在比奎酮治療前應選擇性作手術治療,否則會加重病情,引起失眠或顱內高壓。比奎酮是治療各型囊蟲病的有效藥物,服藥后蟲體多于4周內死亡。但比奎酮通過血腦屏障差,治療腦囊蟲病時,需多個療程治療,直至蟲體在CT/MR觀察下全數死亡,預防病情反復。
2015-12-18 11:5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1.吡喹酮:系一種廣譜的抗蠕蟲藥物,對囊蟲亦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常用的劑量為120mg/kg,分6天(每天三次)口服。服藥物囊蟲可出現腫脹、變性及壞死,導致囊蟲周圍腦組織的炎癥反應及過敏反應,有的患者還可出現程度不等的腦水腫,腦脊液壓力與細胞數增高,嚴重者甚至發生顱內壓增高危象。2.丙硫咪唑,亦系廣譜抗蠕蟲藥物。常用劑量為每日15-20mg/kg,連服10天。常見的毒副反應有皮膚瘙癢、蕁麻疹、頭昏、發熱、癲癇發作和顱內壓增高。3、甲苯咪唑咀嚼片3.甲苯咪唑:常用的劑量為100mg,3次/d,連續三天,常見的毒副反應有腹痛、腹瀉、皮膚瘙癢和頭痛等。為了減免抗囊蟲治療過程中在體內大量死亡所引起的過敏反應,一般均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如吡喹酮先從100mg,3次/d起用,如無不良反應,每次遞增100mg,直至達到治療劑量時再持續用6天后停用。在出現顱內壓增高的癥狀后應及時用甘露醇等脫水藥物治療,還應酌情并用類固醇激素等。如發生嚴重顱內增高,除及時停用抗囊蟲藥物及脫水、抗過敏處理外,還可應用顳肌下減壓術,以防止顱內壓增高危象。
2015-12-18 08:3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腦囊蟲病徹底治愈是有可能的,但是這要分情況,像蟲體在腦子里的位置,多少,對腦部的影響,其他部位驅蟲的效果,患者本人的身體狀況等等因素。
2015-12-17 22:0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